人耳辨向能力分析(1的).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耳辨向能力分析(1的)

人耳的辨向能力分析 棕北中学 张心怡 摘要 本文分析了人耳辨向的几种解释,以及这些解释的不足,提出了人耳具有方向追踪能力的假设及实现原理,合理地解释了人耳的辨向能力。 1.引言 人耳是我们的重要器官,它能够让我们领略自然界的不同声音,感受这丰富多彩的有声世界。借助双耳,我们可以分辨语音,进行语言交流;可以根据发声体发出的声音,辨别发声体的远近、方向,甚至发声体的大小、材质等特征。关于人耳对声音的接收、辨识处理的机理,人类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同时也创造出很多仪器或装置(如录音机,助听器等),部分替代或弥补人耳的功能, 但是人耳对声音的接收、转换、处理过程及机理仍然有很多未解之谜,等待我们去破解。 2.人耳辨向机理 人耳没有眼睛那样的转动能力,但人耳对声源具有方向分辨能力,我们不但可以分辨声音来自空间哪个方向,我们还可以“竖起耳朵”专注倾听某个方向的声音。那么,人耳是如何实现这样的能力的呢? 2.1 双耳效应 英国物理学家瑞利于1896年通过实验发现人的两只耳朵对同一声源的直达声具有时间差(0.44-0.5微秒)、声强差及相位差,而人耳的听觉灵敏度可根据这些微小的差别准确判断声音的方向、确定声源的位置,但依据时间差,只能局限于确定声源到我们的直线距离,不能解决三维空间声源的定位。 如图1,同一声源,如果在以双耳连线为轴线的同一圆周上移动,在上下前后位置处,声源在双耳形成的时间差、声强差等是一样的,仅仅根据时间差、声强差,我们只能确定声源到我们的直线距离,无法分辨声音来自上、下、前或后,但事实上我们是能够分辨的。 图1 2.2 耳廓效应 人的耳廓对声波的反射以及对空间声源的定向有重要的定向作用。借此效应,可判定声源的三维位置。 虽然耳廓对上下左右不同方向声音的收集效果不一样,但即使我们能够根据两耳间细微的声强差异,再配合时间差,区分声源的三维空间位置,但无法解释我们的主动指向某一方向,有方向选择性的倾听的能力。 2.3 人耳的频率滤波效应 人耳的声音定位机制与声音频率有关,对20-200赫的低音靠相位差定位,对300-4000赫的中音靠声强差定位,对高音则靠时间差定位。据此原理可分析出重放声音中的语言、乐音的差别,经不同的处理而增加环绕感。 相位差、时间差实际上等效为,声强差类似于前述耳廓效应,仍然无法解释主动指向倾听能力。 2.4头部相关传输函数 人的听觉系统对不同方位的声音产生不同的频谱,而这一频谱特性可由头部相关传输函数HRT(HeadRelated Transfer Function)来描述。 严格地讲,人的听觉系统对不同方位的声音的确会产生不同的频谱,人脑对同一声源在不同方向频谱是否能够有效区别,难于验证,但如果基于频谱差异辨别方向,那是在双耳接收到信号后,对信号的分析比较结果,在声音发生前,我们是如何“竖起耳朵”,把接收方向调到我们专注的那个方向的呢? 3.听骨链辅助辨向 人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组成。声波经外耳传入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导到耳蜗椭圆窗口上,刺激耳蜗的听觉神经,使我们听到了声音。从这一过程来看,外耳仅仅对声音起收集作用,中耳传导振动,耳蜗感知振动,而单纯的振动无法包含声音来自那个方向的信息,单只耳朵只是单点传导响应,不具备人眼那样的多像素感知单元,无法感知方向信息。如果人耳没有方向性,即使利用双耳也只能确定声源到我们的直线距离,不能解决三维空间声源的定位。 要解释耳朵听力的指向性,人耳需要象眼睛那样有方向性,根据需要聚焦不同的方向。从耳朵的生理结构看,外耳几乎没有调节能力,不能像卫星天线,指向特定方向,耳蜗只能接收镫骨底传导来的振动也无法指向特定方向,如果人耳有方向指向能力的话,那么就只有中耳存在可能性了。 3.1 听骨连功用分析 中耳的听骨链构造特殊,由三块听小骨锤骨、砧骨和蹬骨构成,如图2[1,2],锤骨将来自鼓膜的振动传给砧骨,砧骨传给蹬骨,最后由耳蜗接收。从传导效率上讲,直接由一块骨头将鼓膜与耳蜗连接,将来自鼓膜的振动传导给耳蜗,效率更高些。那么听骨链构造如此复杂,究竟有什么功用呢。 图2 听鼓链 另一方面,鼓膜呈圆形,大部分借助于锤骨呈绷紧状态,但不是全部绷紧,如图3。为何我们的鼓膜会以这样的方式张紧,而不是从圆心处用力绷紧呢? 图3 鼓膜 实际上,中耳的听骨链构造如此复杂,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它是用于接收振动强弱调节以及方向感知控制。 来自外界的声音强弱差异很大,如果直接传导到耳蜗,过强振动会引起内部器官变形甚至损坏,过弱的信号无法感知,因此在外耳与内耳间不仅仅只是需要振动传导,还需要缓冲调节机构。 中耳是通过听骨链上的蹬骨肌和鼓膜张肌调节砧骨与锤骨间的耦合,控制鼓膜的张弛,改变接收信号强度,从而起到缓冲调节作用的,如图4。大脑根据声音强弱以及听力指向需求调节鼓膜张肌、蹬骨肌,控制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