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传统康复法学考试重的点
第一章 概述
1.传统康复方法学: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于伤病早期介入,以保存、改善和恢复患者受伤病影响的身心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的一系列传统治疗方法。
2.理论基础: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贯穿三个基本观点,整体观、辩证观、功能观。方法论上则体现为正气为主、杂合而治、治未病。
功能观:是建立在中医学恒动观基础之上的,注重功能训练,运动形体,促使精气流通,不仅使患者具体的脏腑组织恢复生理功能,更重视促使患者恢复日常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工作能力的思想。
治未病: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未病先防就是在疾病尚未发生之前采取某些预防措施避免其发生;既病防变则是在得病之后特别是发病之初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病情加重趋势和已经萌芽的先兆症状及早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疗,以阻止或扭转病情的发展和转变,促使疾朝痊愈方向转化
3.三国名医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编成了《五禽戏》,是世界医学史上第一套由医生编成的医疗体操专著。
元代忽思慧编撰的《饮膳正要》是我国古代最完备的饮食康复专著。
隋代巢元方所撰的《诸病源候论》不仅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论述病因、症候学专书,也可视为我国古代第一部采用医疗体育对一些疾病进行康复治疗的专著。
《外台秘要》可以视为中国古代有关康复技术的专书。
《黄帝内经》不仅提出了中国传统康复方法的理论依据与治疗原则,而且还记载了许多使慢性疾病得以康复的具体方法。强调疾病康复应当考虑人体的身心功能以及自然、社会和环境的综合因素,强调全面康复的原则。是传统中医康复医学的理论基础,其中有关整体辩证康复观和杂合而的治的综合治疗和调理思想,一直为后世医家进行中医康复治疗是所遵循的法则。
清代沈子复编撰的《养病庸言》是清代出版的有关传统康复方法学的专著,养病(康复)不同于治病(临床医疗)及养生(卫生保健)。
4.传统康复方法的特色和优势:(1)整体康复与辨证康复相结合;(2)预防与临床康复相结合;(3)内治与外治相结合;(4)自然康复与自疗康复相结合;(5)低成本、广覆盖、技术实用。
5.传统康复方法与现代康复方法的联系与区别
传统 现代 基础理论 传统文化和中医理论 现代科学 康复方法 针灸、推拿、中医等 医学、教育、职业、社会大部分以支持性、补偿性为主 康复对象 基本一致。残疾、老年慢性病 康复目的 相同,回归社会
书名 成书年代 作者 穴名数 备注 《黄帝内经》 战国时期 黄帝 160个左右 《针灸甲乙经》 魏晋时期 皇甫谧 349 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
针灸学的第二次总结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北宋时期 王惟一 354 设计了两具铜人针灸模型 《针灸大成》 明代 杨继洲 359 继《内经》、《针灸甲乙经》
后对针灸学的第三次总结 《针灸逢源》 清代 李学川 361 强调辨证取穴、针药并重
评定
1.传统康复方法的原则:以功能为导向;注重全面康复;进行循证治疗;各康复方法的协同。
2.分经论证:根据病变的部位分析其所属经络脏腑的方法。
分经辨证:根据各条经络的生理、病理特点来分析临床症候的方法。
分经治疗:根据经络的生理病理特点在相应的经脉进行治疗。
第三章 经络腧穴
1.经络:是经和络的总称,它内连脏腑,外络肢节,网络周身。经,又称经脉,有路径之意,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中纵行的主干。络,又称络脉,有网络之意,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
2.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转输出入的特殊部位。
腧穴的作用:反映病证,协助诊断;接受刺激,防治疾病
3.指寸定位法:1.中指同身寸,以患者中指中节桡侧两端纹头(拇、中指屈曲成环形)之间的距离作为1寸。2.拇指同身寸,以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作为1寸。3.横指同身寸(一夫法),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标准,其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
骨度折量定位法: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以宽度,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又称“骨度分寸定位法”
经络系统的组成:四十二,一十五,奇经八脉浮生数: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二筋皮、十二皮部、十五络脉、孙络、浮络
十二经脉循行顺序: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气血流注次序: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甲膀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胆-肝
十二经脉表里属络关系:十二经脉在体内与脏腑连属,其中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一脏配一腑,一阴配一阳,形成脏腑阴阳表里配对关系。
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
足阳明胃经(属胃,络脾)——足太阴脾经(属脾,络胃)
手少阴心经(属心,络小肠)——手太阳小肠经(属小肠,络心)
足太阳膀胱经(属膀胱,络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