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生命在地球上的起源.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章 生命在地球上的起源

什么是生命? 什么时候开始形成生命? 生命是如何形成的? 生命世界又何以如此千姿百态? 这些问题都尚未解决,就如同生命科学还没有走到终极。 4、由多分子体系发展成原始生命 * 原始膜的建立 戈尔达克尔(Goldacre)提出类脂蛋白质囊假说。他认为,在原始海洋中类脂和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逐渐形成囊状,把富含有机物的海水包进去,使之成为一个独立于环境的原始生命体。 在类脂双分子层表面如果有蛋白质分子附着,或蛋白质分子嵌入其内,这样以来就很容易地形成了细胞膜。可见,原始膜的建立并非一件难事,而是生命起源的化学演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 开放系统的建立 * 遗传密码的起源 奥巴林的研究: 无机小分子 有机小分子 生物大分子 多分子体系 原始生命 组蛋白和多核苷酸构建的团聚体 生命现象的本质特征是不断地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作为原始生命体必然是一个开放系统。 三、遗传密码的起源与进化 (一) 最早的遗传密码 美国生化学家戴霍夫(Dayhoff)认为最早的遗传密码为GNC,即三体密码。 所有tRNA的祖先分子中C、G的含量约占2/3以上,远远超过A、U的含量,随着生物的进化,A、U的含量才逐渐增加。 GGC、GCC、GAC、GUC 4种密码分别代表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缬氨酸。而这4种氨基酸是蛋白质分子中最常见、含量最多的氨基酸,恰巧也是米勒模拟早期地球条件用H2O 、H2、CH4和NH3的混合气体合成的几种氨基酸。 * * 第二章 生命在地球上的起源 /v_show/id_XMTU3MTk2NDEy.html 对生命起源的思考,就象对宇宙起源的思考一样, 构成人类理性思维中最富有挑战性,亦最有吸引力的问题之一。 自古以来, 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科学家,都试着 提出 / 回答 下面这些问题。 1. 什么是生命? 生命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具有不断自我更新能力的,以及向多方向发生突变并可复制自身的多分子体系。 一、 生命的本质 生物体化学成分的同一性 构成元素的同一性 自然界中有109种元素,其中生物体包含近60种元素,主要有C、H、O、N、P和S,其次是Ca、Mg、Na和Cl等 2. 生命的物质基础 分子组成的同一性 70%的水 无机物 有机物 核酸 蛋白质 糖类 脂类 维生素 dATP,dTTP,dCTP,dGTP(ATP,UTP,CTP,GTP) 20种氨基酸(L型) 结构的有序性和功能的复杂性 蛋白质的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结构 核酸(DNA,RNA)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2.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1)自我更新 (2)自我复制 分子水平 细胞水平 个体水平 (3)自我调控 (4)自我突变 3. 生命与熵 熵: 是用来表示某个体系混乱程度的物理量。 ①熵产生:生物体内部由于化学反应和扩散等不可逆的过程所产生的混乱。熵产生总是大于0,为正值。 ②熵流: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熵流有正、负熵流之分。 有机体 熵 生物体分解作用大于合成作用,正熵流 正熵流 能量 生物体分解作用小于合成作用,负熵流 负熵流 能量 耗散结构:当开放系统远离平衡态时出现的有序结构 生物体正常生长发育的条件:熵变≤0 生命作为一个开放系统,本身就是一种耗散结构。它需要不断从环境汲取负熵用以克服自身不得不产生的熵。 ③熵变:生物体在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中,自身的熵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这种变动为熵变。 熵变=熵流+熵产生 二、生命在地球上的起源 (一)人类对生命起源的几种认识 2、自生论 十七世纪初,比利时化学家,生物学家Van. Helmont(赫尔蒙特),开出了制造老鼠的处方: “腐草为萤” “白石化羊” “腐肉生蛆” 1、天创论(神创论) 3、生生论(生源论) 1669年意大利医生F. Redi 1864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 5、新自然发生论 4、天外胚种论(泛胚种论、宇生论) 瑞典化学家阿列纽斯《宇宙的形成》(1907) 1959年9月澳大利亚碳质陨石(D型,L型消旋氨基酸) 1809年,德国自然哲学家奥肯(Oken): 无机物质 原始粘液 有机物质 生命 尿素(1828) 、脂肪(1854) 的人工合成 1953年,米勒(Miller S.L.)模拟生命起源 最早的生命不是由生物而来,而是无生命的物质经过化学途径逐步演化而来。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