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课堂——为课堂把脉——听评课方法.ppt

诊断课堂——为课堂把脉——听评课方法.ppt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诊断课堂——为课堂把脉 ——听评课的方法 海口市琼山第四小学 云文龙 个人情况介绍 云文龙,男,1970年5月生,89年毕业于琼台师范86文艺(美术)班,小学高级教师,海口市琼山第四小学副校长,省基础教育专家领导小组成员、海南省优秀教师、小学美术学科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海南省小学教师教育网特聘专家、国家级课题海南省义务教育实验教材小学《写字》课本编委、课题实验领导小组副组长。 参加过国家级课改培训、远程网络研修;2005年海南省组织25名小学骨干教师(语、数、音、体、美五个学科)到南京名校跟班学习,任该骨干班班长;2006年暑假教育部举办的全国百名远程网络教研指导教师研修,担任07班指导教师并荣获教育部颁发的“优秀指导教师”称号;2007年荣获海南省优秀教师;2007年参加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暨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举办的“第二十三期全国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学习,任该骨干班班长;2008年被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聘请为第一期海南省2008—2012年度省级小学骨干教师选拔培训班指导教师。撰写论文多次荣获“中南六省”和省级评比一、二等奖;指导学生多次荣获省市级少儿书画比赛一、二等奖;曾多次在省内外做教育专题报告和担任省市(县)教师赛课、论文评比、教师招聘、职称评审评委工作。 与大家交流几点看法: 1、研究观: 2、教育观: 3、课程观: 4、学习观: 5、榜样观: 6、思想观: 7、时间观: 教师专业成长之路 科研型教师的培养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姿势。  (1)从教师成长的阶段来说,专家们认为大体上要经历四个阶段:   ①、生存期(试用期)。一年左右时间,教师为生存而奔忙,生存而工作,关系到自己能不能如期转正。   ②、适应期(循环期)。三或六年时间,在教学循环期,努力工作来适应阶段性教育。   ③成长期(漫长期)。这是一段相对漫长的成长过程。   ④成熟期(科研期)。这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姿势。 教师工作的三部曲 上课——要上得精到;听课——要听出门道;评课——要评得地道。 心态好——心态决定状态,状态决定态度,态度润育品质,为师、为学的品质; 技术好——人靠思想站立,又靠专业行走,拥有良好的技术,让我们工作的底气更足,有为才有位,有位才有威; 底蕴好——综合素质好,好底蕴是让人思想、行为出彩的源泉。 课堂教学,先从读懂教材开始 我相信在座的很多老师也会跟我一样,喜欢“原生态”的课堂——“原汁原味”的东西,那是“原生态”的思想,教育最前沿的智慧,以老师的教育视角解读教材,讲述咱一线教师的“故事”。 教材是我们一线教师工作的伴侣、朝夕相处的伙伴。 ??? “教材是‘死’的,人的思想是‘活’的。”教材是“死”的,因为文字是“冰冷”的,而人的思想是“活”的,把文字赋予教师思想的灵魂,激活文字,把教材教“活”,需要“四度创作”:文本——教学设计(备课)——课堂教学——课后反思。融入激情与思想,升华教学品质。教材是浓缩的精彩:教材——教学——教育——文化,努力作到“人文合一”。 我认为,教材好比一串钥匙,一个个钥匙就是一个个元素——一个个课题,轻轻地、轻轻地开启孩子智慧之门,透过这一扇门,孩子们正快乐地行走在成长的“心路”上; ??? 我认为,教材就是一扇窗,启开心窗,使阳光得以进驻,斑斓使心灵动感,充满灵气; ??? 我认为,教材正是浓缩的精彩:教材——教学——教育——文化。 ??? 既有思想性,又有美术造型的美感,这是美术教材的又一个亮点。 “一个教材没有特色,很难成熟,也就是没有灵魂,没有生命。” 孩子成长的三把钥匙:兴趣(趣味)、思维、习惯;两个轮子:自信心、责任心;两只翅膀:创造力、想象力; 把握教材特点,关注儿童心理,面对生成课堂 知识结构----科学化 学习素材----趣味化 呈现形式----多样化 尊重教材与活化教材相结合 : 教学包含了三个基本要素:教师、学生和教学资源,其中教材作为教学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新课程背景下已成为师生相互影响、共同成长的中介。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起点,是以美术知识为载体,以美术思想方法为主线,以美术活动为主要形式的鲜活而灵动的教学素材,因此尊重教材,理解教材、钻研教材是使课堂成为“对话”、“交流”、“沟通”场所的重要前提,是追寻课堂教学本质的重要基础。当然面对个性化的教学与生成的课堂,我们决不能把教材看成一成不变的模本。(南师大附小? 阎勤? ) 变教材的前提是:什么样的改变是有意义的?先吃透教材,再超越教材!我们可以先让教材变“厚”——对教材进行补充,再让教材变“薄”——对教材资源整合,开发利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ehan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