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制度及证据法学的发展历史.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特点 刑事案件重口供:“断罪必取输服供词” 刑讯逼供合法化。 诬告反坐,伪证者罚。 五声听狱讼。 罪疑唯轻,疑罪从赎。 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 一曰辞听(观其出言,不直则烦), 二曰色听(观其颜色,不直则赧然); 三曰气听(观其气息,不直则喘); 四曰耳听(观其听聆,不直则惑); 五曰目听(观其眸子视,不直则眊然) ——周礼·秋官·小司寇 近代转型期: 萌牙:1905年《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1910年《刑事诉讼律草案》、《民事诉讼律草案》 初步形成:1921《刑事诉讼条例》、《民事诉讼条例》 形成:1928、1935《刑事诉讼法典》、1930、1935《民事诉讼法典》 新中国的证据制度 1979年制定、1996年修改《刑事诉讼法》42-49条 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52-62条 1991年制定、2007年修改《民事诉讼法》63-74条 199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70-78条 1989年《行政诉讼法》31-36条 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26-31条 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83条) 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80条) 我国需要证据法典吗? 三种立法模式: 单独制定证据法: 英美法系:证据法典化的倾向 英国民事证据法(1995),刑事证据(修正)法(1997)美国联邦证据规则(2004)加拿大加证据法(1985)澳大利亚联邦证据法(1995),印度证据法(1872) 规定于相应的诉讼法中 德、奥、日 规定于实体法与程序法中 法国、意大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证据法专家拟制稿》 项目及负责人:陈光中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金项目《刑事证据立法研究》。 简况:到2003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证据法专家拟制稿》正式出台。“拟制稿”共3编182条。第一编“通则”主要规定了立法目的,适用范围、国际法优先,以及以证据为根据,无罪推定为基本原则;第二编“证据种类”;第三编“刑事程序中证据的收集和运用”,对立案侦查程序、起诉程序和审判程序中的证据收集与运用作了具体规定。 证据法专家稿 《中国民事证据法(草案)》 1999年7月20日,全国人大法工委委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商事研究中心起草的《民事证据法》专家建议稿第一稿成文,到目前已四易其稿。 《中国证据法草案》(建议稿) 项目及负责人:江伟 中国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重大科研项目《中国证据法草案(建议稿)及立法理由书》 简况:自2001年批准立项后,在中国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王利明教授和中国诉讼法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江伟教授联袂领导和主持下,邀请全国法学界和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法律界的专家,历跨三个年度,经凤凰岭会议、天津会议、广州会议、怀柔会议、北京会议等数次研讨会,最终形成《中国证据法草案》(建议稿) 。 《中国证据法草案》毕玉谦等。 《中国证据专家学者稿》(陈界融第五稿) (西方)证据法学的历史发展 贰 证据法学 作为法律体系之一部分,证据法就是规范证据和证明过程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作为一门学科,它就是研究规范证据和证明过程的法律规范的法学,它与程序法和实体法紧密联系,而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1960年以后 1900-1960 1850-1900 1800-1850 1800年以前 1#杰弗雷·吉尔伯特(Geoffrey Girbert) 1674 -1726. 代表作:《证据法》(The Law of Evidence) 主要思想: 1、关于盖然性的分层理论 2、最佳证据规则 影响:标志着英美证据法学专门化研究的开端。 2#边沁(Jeremy Bentham ) 1748~1832 代表作:《司法证据专论》(A Treatise on Judicial Evidence)、 《司法证据的理论基础》(The Rationale of Judicial Evidence)、 《证据原理导论》(An Introductory View of the Rationale of Evidence) 主要思想:反对证据规则 主张法典化 关联性、证据能力、证明力 斯蒂芬: 1876《证据法摘要》 主要思想:1、尽可能清晰地把证据法从程序法以实体法区分出来 ;2、最佳证据规则也为关联性规则所取代,关联性规则成为整个证据法的基本原则。 威尔斯:1838年《情况证据的原则散论》 贝斯特(William Mawd

文档评论(0)

kehan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