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武.ppt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武

第11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 11.1 概述 利用核磁共振光谱进行结构测定,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称为核磁共振波谱法。简称 NMR 与紫外、红外比较 共同点都是吸收光谱 NMR是结构分析的重要工具之一,在化学、生物、医学、临床等研究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分析测定时,样品不会受到破坏,属于无破损分析方法 11.2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原子核具有质量并带正电荷,大多数核有自旋现象,在自旋时产生磁矩?,磁矩的方向可用右手定则确定,核磁矩?和核自旋角动量P都是矢量,方向相互平行,且磁矩随角动量的增加成正比地增加 ? = ? P 例:H原子?H=2.68×108T-1·S-1(特[斯拉]-1 ·秒-1) C13核的?C =6.73×107 T-1·S-1 实践证明,核自旋与核的质量数,质子数和中子数有关 I=1/2的原子核,核电荷球形均匀分布于核表面,如: 1H1, 13C6 , 14N7, 19F9,31P15 它们核磁共振现象较简单;谱线窄,适宜检测,目前研究和应用较多的是1H和13C核磁共振谱 二、自旋核在磁场中的行为  核自旋能级 把自旋核放在场强为B0的磁场中,由于磁矩 ? 与磁场相互作用,核磁矩相对外加磁场有不同的取向,共有2I+1个,各取向可用磁量子数m表示 m=I, I-1, I-2, ……-I 每种取向各对应一定能量状态 I=1/2的氢核只有两种取向 I=1的核在B0中有三种取向 I=1/2的核自旋能级裂分与B0的关系 由式 E = -?ZB0及图可知1H核在磁场 中,由低能级E1向高能级E2跃迁,所需能量为 △E=E2-E1= ?B0 -(-?B0) = 2 ?B0 △E与核磁矩及外磁场强度成正比, B0越大,能级分裂越大, △E越大 三、核磁共振 如果以一定频率的电磁波照射处于磁场B0中的核,且射频频率?恰好满足下列关系时: h ? =ΔE ΔE=2? B0 (核磁共振条件式) (1)对自旋量子数I=1/2的同一核来说,,因磁矩为一定值,?—为常数,所以发生共振时,照射频率的大小取决于外磁场强度的大小。外磁场强度增加时,为使核发生共振,照射频率也相应增加;反之,则减小。 例:外磁场B0=4.69T(特斯拉,法定计量单位) 1H 的共振频率为 (2)对自旋量子数I=1/2的不同核来说,若同时放入一固定磁场中,共振频率取决于核本身磁矩的大小, ?大的核,发生共振所需的照射频率也大;反之,则小。例:13C的共振频率为: 四、核自旋能级分布和驰豫 (一)核自旋能级分布 1H核在磁场作用下,被分裂为m=+1/2和m=-1/2两个能级,处在低能态核和处于高能态核的分布服从波尔兹曼分布定律 当B0 = 1.409 T,温度为300K时,高能态和低能态的1H核数之比为 若以合适的射频照射处于磁场的核,核吸收能量后,由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其净效应是吸收,产生共振信号. 若高能态核不能通过有效途径释放能量回到低能态,低能态的核数越来越少,一定时间后,N(-1/2)=N(+1/2),这时不再吸收,核磁共振信号消失,这种现象为“饱和” 据波尔兹曼定律,提高外磁场强度,降低工作温度,可减少 N(-1/2) / N(+1/2)值, 提高观察NMR信号的灵敏度 (二)核自旋驰豫 驰豫过程是核磁共振现象发生后得以保持的必要条件 高能态核 低能态核 11.4 化学位移和核磁共振谱 用于结构分析的主要参数有化学位移,自旋偶合常数,信号强度(峰面积)和驰豫时间. 一、化学位移 ? (一)屏蔽常数和化学位移 1H核的共振频率由外部磁场强度和核的磁矩表示, 在B0=4.69的磁场中,其共振频率为200.15 MHz,即在核磁共振谱图上共振吸收峰为单峰。实际上各种化合物中的氢核的化学环境或结合情况不同,所产生的共振吸收峰频率不同. 任何原子核都被电子云所包围,当1H核自旋时,核周围的电子云也随之转动,在外磁场作用下,会感应产生一个与外加磁场方向相反的次级磁场,实际上会使外磁场减弱,这种对抗外磁场的作用称为屏蔽效应. 原子实际上受到的磁场强度B等于外加磁场强度B0 减去外围电子产生的次级磁场强度(σB0) B= B0-σB0=B0(1-σ) σ为屏蔽常数, σB0为感应产生的次级磁场强度,B为氢核真正受到的有效外磁场强度 外电子云产生感应磁场,抵消一部分磁场,产生共振向高场方向移动 由于化学环境不同引起氢核化学位移的变化很小,只有百万分之十左右,要精确测量其绝对值较困难,并且在不同强磁场中仪器测量的数据存在一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