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颗粒剂制剂通则
目的:建立颗粒剂制剂通则,指导颗粒剂的生产。
范围:适用于颗粒剂的生产。
责任:生产部、质量部。
内容:
1 概述
1.1 颗粒剂的定义 系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药材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药材细粉制成具有一定粒度的干燥颗粒状的制剂;粉末状或细粒状称细粒剂。供口服用。
1.2 颗粒剂的分类 可分为可溶颗粒剂、泡腾颗粒剂、肠溶颗粒剂、缓释颗粒剂和控释颗粒剂等。
1.3 颗粒剂的特点:产量高,成本低,携带和使用方便,药物的理化性质稳定,生物利用度高。颗粒剂可分散在水中或其他适宜的液体中服用。颗粒剂分单方制剂和复方制剂,可单剂量包装或多剂量包装。多剂量包装颗粒剂应有确切的分剂量方法并在标签上加以说明。
1.4 颗粒剂的质量要求 《》1.5 颗粒剂各项指标规定
1.5.1 [粒度检查] 取颗粒颗粒剂5个小包装,过一号筛与四号筛,不能通过一号筛的和能通过四号筛的颗粒和粉末,其总和不得超过8%。
1.5.2 [水分限度] 一般颗粒剂照水分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项下烘干法)测定;含挥发油颗粒剂照水分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项下)甲苯法测定;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超过5%。
TS-GY-102-3 第2页共9页1.5.3 [熔化性检查] 取颗粒颗粒剂10g,加热水200ml,块状颗粒剂1块,称定重量,加热水20倍,搅拌5分钟,溶性颗粒剂,应全部溶化(允许有轻微混浊);混悬性颗粒剂,应能混悬均匀,并均不得有焦屑等异物。
1.5.4 [重量差异]应符合下表规定
标示装量 装量差异限度 1.0g或1.0g以下 ±10% 1.0g以上至1.5g ±8% 1.5g以上至6g ±7% 6g以上 ±5% 检验法 取颗粒剂10袋(瓶),分别称定每袋(瓶)内容物的重量,每袋(份)的重量与标示重量相比较(凡无标示装量应与平均装量相比较),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袋(瓶),并不得有1袋(瓶)超出重量差异限度一倍。
多剂量分装的颗粒剂照量低装量检查法(2010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ⅦC)检查,应符合规定。
1.5.5 卫生标准
1.5.5.1 不得检出致病菌。
1.5.5.2 含生药的中药片剂不得检出活螨和螨卵。
1.5.5.3 杂菌和霉菌应符合下表规定。
项目颗粒类型 杂菌总数(个/g) 霉菌总数(个/g) 内控标准 法定标准 内控标准 法定标准 含生药材 ≤8000 ≤10000 ≤80 ≤100 不含生药材 ≤800 ≤1000 ≤80 ≤100 2 颗粒剂的处方组成
颗粒剂由药物(包括药材细粉和中药浸膏或干浸膏)和辅料两部分组成。常用的辅料一般包括填充剂(稀释剂与吸收剂)、崩解剂、润湿剂、粘合剂、润滑剂等。
2.1 填充剂 常用的有:淀粉、糊精、蔗糖、乳糖、甘露醇等。
2.2 崩解剂 常用的有:淀粉、羧甲淀粉钠、交联聚维酮、低取代丙基纤维素等。
2.3 润湿剂与粘合剂
2.3.1 润湿剂 常用的有:纯化水、乙醇。
2.3.2 粘合剂 常用的有:羟丙甲纤维素、聚维酮、淀粉桨、糖粉与糖桨、胶桨及其他纤维素科衍生物。
2.3.3 润滑剂:常用的有硬脂酸镁、二氧化硅、滑石粉等。
TS-GY-102-3 第3页共9页
3 颗粒剂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三十万级洁净区
一般生产区
4 颗粒剂的生产工艺
4.1 环境的温湿度及压差
4.1.1 颗粒剂的生产温湿度应与生产工艺要求相一致,无特殊要求,应符合温度为18~
TS-GY-102-3 第4页共9页
26℃,相对湿度为45~65%。
4.1.2 粉碎过筛操作间压差应为负压,其他操作间的压差无特殊要求,应符合GMP要求。
4.2 药材的前处理:
4.2.1 提取 因中药含有效成分不同及对冲剂溶解性的要求不同.可采用不同的溶媒和方法进行提取,一般多用煎煮法提取有效成分,也有用渗漉法,浸渍法及回流提取法提取。
4.2.2 煎煮法 将加工炮制合格的药物置煎煮容器内,加水,按煎煮法常规进行煎煮.滤过,合并滤液,静置澄清除去悬浮性杂质后,采用较低温度蒸发浓缩至稠膏的比重一般热测(80—900C)为1.30—1.35。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