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荒漠化防治的原理
2、沙丘移动的速度 沙丘移动的速度取决于风速和沙丘本身的高度。 三、风蚀与沙质荒漠化 (一)土地风蚀退化 (1)土壤流失 (2)土壤质地变化 土壤退化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3)养分流失 (4)生产力降低 (5)磨蚀 (一)土地风蚀退化 土壤退化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三、风蚀与沙质荒漠化 (二)风蚀荒漠化的成因类型 我国北方现代荒漠化土壤中94.5%为人为因素所致! 四、风蚀荒漠化防治的基本原理 风蚀荒漠化的实质就是土地的风蚀退化过程。制定风蚀荒漠化防治的技术措施主要依据土壤风蚀原因及风沙运动规律,即蚀积原理。 原理和途径概括为下述几个方面: (1)增大地表粗糙度,降低近地层风速 (2)阻止气流对地面直接作用 (3)提高沙粒起动风速,增大抗蚀能力 (4)改变风沙流蚀积规律 第二节 风蚀荒漠化防治的生态学原理 植物治沙成为防治土地沙质荒漠化最有效的首选措施。利用植物改造沙质荒漠化土地,首要问题是植物在流沙上如何成活与保存,及其改造流沙环境的生态功能。 一、植物对流沙环境的适应性原理 可以利用天然植物在流沙地区去恢复和建立植被,这便是植物治沙的物质条件和理论基础。 干旱和流沙的活动性是影响植物最普遍、最深刻的2个限制因素,是制定各项植物治沙技术措施的主要依据。 (一)植物对干旱的适应性 在长期干旱气候条件下,流沙上分布的植物,产生一定的适应干旱的特征,表现为: (1)萌芽快,根系生长迅速而发达 (2)具有旱生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 (3)植物化学成分发生变化 (二)植物对风蚀、沙埋的适应 流动沙丘上的植物对风蚀、沙埋的适应能力可归纳为以下4种类型: 1.速生型适应 2.稳定型适应 3.选择型适应 4.多种繁殖型适应 沙拐枣、花棒、杨柴、 梭梭、木蓼等。 杨柴、沙拐枣、红柳、 骆驼刺、沙柳、麻黄、 沙蒿、白刺、沙竹、 牛心朴子、沙旋复花等。 例 例 (二)植物对风蚀、沙埋的适应 沙生植物对流沙环境活动性的适应途径主要是避免风蚀,适度沙埋。沙埋的适度范围可用沙埋厚度与灌木本身高度之比值(A)来衡量。A=0~0.7为适度沙埋,A0.7为过度沙埋。 天然灌木、半灌木产生灌丛沙堆效应,以消除风蚀。 (三)植物对流沙环境变异性的适应 植物对环境变异的适应性变化,亦即沙地植被演替规律,这是恢复天然植被和建立人工植被各项技术措施的理论基础。 二、植物对流沙环境的作用原理 (一)植物固沙作用 植物以其茂密的枝叶和聚积枯落物庇护表层沙粒,降低近地层风速,加速土壤形成过程,提高临界风速值,起到固沙作用。当沙面逐渐稳定以后,便开始了成土过程。 二、植物对流沙环境的作用原理 (二)植物的阻沙作用 输沙量与风速的三次方成正相关,风速的降低,起到阻沙作用。 植被阻沙作用大小与覆盖度有关,不同植物固沙和阻沙能力取决于近地层枝叶分布状况。灌木固沙和阻沙能力较强。 二、植物对流沙环境的作用原理 (三)植物改善小气候作用 在植被覆盖下,反射率、风速、水面蒸发量显著降低,相对湿度提高。小气候改变后,加速成土过程。 (四)植物对风沙土的改良 植物对风沙土的改良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机械组成发生变化。 ②物理性质发生变化。 ③水分性质发生变化。 ④有机质含量增加。 ⑤氮、磷、钾三要素含量增加。 ⑥碳酸钙含量增加,PH值提高。 ⑦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 ⑧沙层含水率减少。 二、植物对流沙环境的作用原理 第三节 水蚀荒漠化的防治原理 一、水力侵蚀作用 (一)侵蚀起动流速 起动流速或临界流速分为滑动起动和滚动起动2种。 泥沙颗粒的滑动起动流速 滚动起动流速 搬动的沙粒颗粒的体积或重量总与流速的六次方成正比,即G∞V6。 (二)水力侵蚀作用过程 1.水流侵蚀作用 水力侵蚀作用分为下蚀和侧蚀2种方式。 土壤侵蚀模数 侵蚀深度转化式 侵蚀强度分为微度、轻度、中度、强度、极度和剧烈侵蚀6级。 2.水流搬运作用 水流搬运作用有悬移和推移2种。 坡面流挟沙能力经验公式 水流挟沙能力经验公式 侵蚀率 3.泥沙堆积 泥沙沉速公式 泥沙的沉积条件可分为3个不同区域: (1)在COD线以上V*V*e,FOD部分以推移为主,其余以悬移为主。 (2)在EOD线以下V*V*c及V*w,泥沙迅速淤积。 (3)在COE线左侧wV*V*c,不发生过多沉积。 二、土壤侵蚀规律 水力侵蚀过程中剥蚀、搬运和沉积3种状态的发生是在不同条件下,水的破坏力大于土体的抵抗力的结果。 (一)雨滴击溅侵蚀 雨滴溅蚀主要表现在下列3个方面: (1)破坏土壤结构,形成“板结”。 (2)直接打击地面,产生土粒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英语课标课程教法-.ppt
- 范爱农(总结).ppt
- 范爱农ppt课件演示文稿.ppt
- 范爱农课堂教学课件.ppt
- 茄子新品种适应性栽培研究.doc
- 范晓坤音西煤矿13104综放工作面作业规程 最终版.doc
- 英语ppt90后的童年精美模板.pptx
- 茉莉花如何养殖最全攻略.pptx
- 茶业项目建议书.doc
- 茨榆坨采油厂汽车吊吊装作业安全管理暂行规定.ppt
- GB/T 45498.2-2025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一卡通规范 第2部分:应用规范.pdf
- GB/T 37507-2025项目、项目群和项目组合管理项目管理指南.pdf
- 《GB/T 45498.3-2025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一卡通规范 第3部分:安全规范》.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37507-2025项目、项目群和项目组合管理项目管理指南.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20236-2025非金属材料的聚光加速户外暴露试验方法.pdf
- 《GB/T 20236-2025非金属材料的聚光加速户外暴露试验方法》.pdf
- 《GB/T 9065.2-2025液压传动连接 软管接头 第2部分:24°锥形》.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33523.600-2025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表面结构:区域法 第600部分:区域形貌测量方法的计量特性.pdf
- 《GB/T 33523.600-2025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表面结构:区域法 第600部分:区域形貌测量方法的计量特性》.pdf
- GB/T 33523.600-2025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表面结构:区域法 第600部分:区域形貌测量方法的计量特性.pdf
最近下载
- 大数据环境下电商用户行为分析与预测论文.docx VIP
- 《光纤温度传感器》.ppt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护理.pptx VIP
- Python编程基础与应用--课件0103使用PIP管理Python库.pptx VIP
- (2025春新教材)外研版三年级英语下册Unit 3 Yummy food 教学设计.docx VIP
- WH∕T 65-2014 电子图书元数据规范.pdf
-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消防维保服务项目需求书.docx
- J B∕T 8856-2018 -溶解乙炔设备.pdf
- 毕业论文(设计)济宁三号煤矿7.0Mt-a新井设计.docx VIP
- 2024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英语测试卷+听力(原卷+解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