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计算机网络第三章 链路层(以太网).ppt

  1. 1、本文档共7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计算机网络第三章 链路层(以太网)

VLAN VLAN的划分分为三种:各有各的优势和使用范围 根据端口划分VLAN:最为常用也最简单,但受端口限制,不能漫游(离开本端口) 根据MAC地址划分VLAN :根据每个主机的MAC地址来划分,即对每个MAC地址的主机都配置它属于哪个组。 最大优点就是当用户物理位置移动时,即从一个交换机换到其他的交换机时,VLAN不用重新配置 初级配置比较麻烦。 根据网络层(IP)划分VLAN :根据IP地址来区别不同的VLAN,移动灵活,配置稍微简单,但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效率,因为检查每一个数据包的IP地址是很费时的。 VLAN VLAN干道(trunk):VLAN跨交换机 两种VLAN中继协议可以选择:ISL和IEEE 802.1Q。 ISL主干道 交换机间链路(Inter-Switch Link,ISL) Cisco专有协议 ISL帧格式 ISL 头 26 bytes 以太帧数据 CRC 4 bytes 用ISL头与CRC进行帧封装 可以支持多个VLAN (1024) VLAN号 BPDU控制位 DA Type User SA LEN VLAN AAAA03 BPDU HSA VLAN BPDU BPDU INDEX RES 802.1Q主干道 IEEE 802.1Q VLAN中继协议 在trunk上添加一些控制选项,增加了一个4字节的802.1Q桢头,也叫标签tagging 普通终端无法识别,也不需要识别 交换机端口就分为两种:access和trunk。 access口只属于一个VLAN,且仅向该VLAN转发数据帧。 Trunk口可以通过多个VLAN数据包,一般用于和其他交换机互连。 VTP VTP(VLAN Trunking Protocol):是VLAN中继协议,也被称为虚拟局域网干道协议。 避免在多个交换机上配置多个VLAN 第二层的通信协议,主要用于管理在同一个域的网络范围内VLANs的建 立、删除和重命名。 在一台VTP Server 上配置一个新的VLAN时,该VLAN的配置信息将自动传播到本域内的其他所有交换机。 交换机会自动地接收这些配置信息,使其VLAN的配置与VTP Server保持一致,从而减少配置VLAN的工作量,而且保持了VLAN配置的统一性。 VTP工作模式 服务器(SERVER)模式 可以创建、删除VLAN、修改VLAN参数。同时,还有责任发送和转发VLAN更新消息。 配置的VLAN信息会被存储在非易失性RAM—NVRAM中。 客户机(CLIENT)模式 只能接收传来的VLAN配置信息。同时,也有责任转发VLAN更新消息。 收到的VLAN配置信息并不被永久保存。 透明(TRANSPARENT)模式 可以创建、删除VLAN、修改VLAN参数。VLAN配置的信息并不向外发送。 有责任转发收到的VLAN更新消息。 配置的VLAN信息会被存储在非易失性RAM—NVRAM中。 VTP工作模式 交换机的性能 产商、产品、型号的交换器各不相同,有基本特性衡量 端口-地址表大小 体系结构 自适应端口 母板传输速率;带宽 帧碎片预防 “胖通道” 过滤率和转发率 流量控制 全双工端口 Jabber控制 延时 管理 模块插入方式 端口缓冲区大小 端口模块支持 生成树算法 交换器类型 交换方式 虚拟局域网支持 EPON EPON( 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 ):以太无源光网络,是一个点到多点的光接入网,突破最后一公里的瓶颈达到Gbit/s的速率 OLT:中心局光线路终端设备 ONU:终端用户光网络单元(ONU) 综合了以太网成本低、兼容性好以及PON技术介质共享的优点,以远远高于现有接入技术的带宽 EPON的带宽可达10Gbit/s, EPON EPON EPON利用以太网作为其第二层的成帧协议。 EPON对上行数据和下行数据传输采用不同的方法。 下行数据流:中心局OLT发出数据包,每个数据包带有一个标题,唯一标识该数据包是发往哪个ONU。 无源分离器确保每个节点都能看到所有的下行数据流业务。 以太网协议确保每个节点只处理发往本节点的数据包。 上行数据流:采用TDM技术。由于所有用户共享同样的上行数据流波长,必须采用TDM体制来防止光的碰撞。 TDM方式本质上是统计复用的。 ONU上行光采用TDM模式,保证数据上传到OLT时,不会互相干扰。 对于上行数据流,由于不需要像下行数据流那样,进行光的切分,减少了光损失。 PON APON(ATM PON):1995年提出,1996年由13家大型网络运营商同它们的主要设备供应商组成了FSAN (Full Service Access Network)联盟,155Mb/s的PON系统技术规范,ATM传输协议,ITU-T G.983系列标准; B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