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订正后托物寄情.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订正后托物寄情

通过物象表达画家 的个性和内心情感 通过特色形象,展现画家的 个人情感,以获得影响和共鸣。 作品的特点: 1、画面上的形象是美术家自己创造出来的; 2、不单纯抒发美术家的个人情感,而是要产生社会效果,打动别人。 李烨 怒吼吧,中国 面对外来的侵略,中国人的仁人志士发出了“怒吼吧,中国”,“到前线去”这样的呐喊。上述作品正是这种情感的象征。 小结:美术作品都表现了作者特殊的思想感情(“自我”),但是有的隐晦,有的直接;有的通过画面本身,有的采用其他的暗示;有的是作者自己创造的形象,有的借用传统的图式。 托物 寄情 美 术 作 品 与 的 艺 人 术 生 家 经 历 手 迈克·威尔斯摄 这幅照片是最典型的关于乌干达灾荒的照片。在传教士手的对照下.与那白胖的手相比,乌干达儿童的手像只干瘦乌黑的爪子,又像是考古发现的东西。教士当然是出于好意.自愿来援助灾荒的,但这里却是把灾荒与西方的富裕放在了一起。乌干达的灾难,西方报纸曾做过大量报道,许多照片表现了死亡,让人总能想到灾难的细节。这幅照片不做任何解释,只是一种象征。它将宣传的内容全部压缩在了画面里,令人联想到两只手的深层含义。 有些艺术作品并不仅仅是对现实的记录,同时也寄托了艺术家或公众的情感,这就是---托物寄情。 寄托艺术家情感的形象除了可以是人物之外,还可以是植物、动物、各种物品,艺术家的情感投射在上面,它们就 成了情感的象征和有形的载体。 托物寄情主要是运用象征、暗喻的手法表现情感或者观念。 第三课 托物寄情 —— 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 梅 凌霜傲雪 品格高洁(毛泽东诗: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兰 高洁的情操,隐士的象征 (比喻人品“清高”) 宋 杨万里 《兰花》 “生无桃李春风面 名在山林处士家” 陈毅:“幽兰生山谷,本自无人识;只为馨香重,求者偏山隅。” 竹 虚心 劲节 (比喻气节) 菊 傲霜 隐逸的风度,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 东晋 陶渊明 《饮酒》“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宋 陆游 《晚菊》 :菊花如志士,过时有余香 中国传统绘画题材中的“四君子” 通过物象的人格化,托物寄情。 墨梅图 王冕 通过物象的人格化,托物寄情。 历史背景 蒙古人在十三世纪缔造一个空前庞大帝国:元。 蒙古人根本轻视汉人,所以列为第三等和第四等国民。在蒙古人眼中,汉人除了供给他们固定的田赋外,没有别的用处。 蒙古官员的贪污腐败,在历史上也属空前。 通过物象的人格化,托物寄情。 王冕题《墨梅图》的诗是“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借咏梅、画梅来表达自己的心志。 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用简单的词汇形容画家的心境 狂放洒脱 愤世嫉俗 怀念故国 痛苦抑郁 墨葡萄图 大树风号图 通过物象的人格化,托物寄情。 《墨兰图》作于1306年,晚年代表作。左下方钤一白文印,有“求则不得,不求或与,老眼空阔,清风今古”数语,表示他的画不轻易送人,特别对那些前来索画的元朝官员,颇见其士大夫的自傲态度。 另有“向来俯首问羲皇,汝是何人到此乡。未有画前开鼻孔,满天浮动古馨香”题诗,表示在没有画兰花之前,就已经闻到满天的花香,极其鲜明地表达了对元统治者的憎恨之情。 通过物象的人格化,托物寄情。 郑思肖(1241~1318)福州人。他生活在宋元易代之际,先历经家门之变,又目睹亡国之惨状,遂愤然隐居于寺观陋巷,自号所南,坐卧不北向,意在不忘赵宋。 画家经历 植物是中国古代艺术家偏爱的形象之一,他们借拟人化的植物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抒发个人志向或者将其作为人格的象征。 如果选择一种植物作为你自己的象征,你会选择什么植物?说说为什么? 除了植物之外,动物也是艺术家托物寄情的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