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仪征市金升高中高三历史练习试卷
仪征市金升高中高三历史练习试卷
范围:必修一 时间:2010-9-18 命题:高三备课组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给定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请把正确答案涂在机读答题卡上。
1.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
2.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3.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4.某地洪水为患,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待工部尽速抢修溃决的堤防,勿使水患继续扩大;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食,运往灾区,赈济灾民。幕僚根据皇帝之意,写成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工部、户部等部门执行。这种制度最可能出现在
A.秦汉 B.唐朝 C.宋元 D.明清
5.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6.《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甲午战争爆发 B.中华民国建立 C.抗日战争爆发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某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
A.百团大战 B.平型关战役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
8.“出品日期:民国八十七年八月,保质期十二个月”。小明认为已经不能食用,但小明奶奶坚持可以吃。你同意谁的看法?为什么?
A....
A.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
B. 新中国的建立和党的领导是民主制度的基础
C. 中国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
D.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
10.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我国新型人民民主制度的最终确立是在 A.新中国成立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D.中共
C. 对外邦人的审判可不按法律程序 D. 民主生活已抛弃正义原则
15.公民法是早期罗马法的主要内容,万民法是罗马帝国境内的“国际法”。下列相关评述正确的是
A.万民法是对公民法的否定 B.都维系了罗马帝国的稳定
C.根本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 D.蕴含了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
16.根据下图所示,其中关于罗马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罗马的公民法存在注重形式、程序烦琐等明显的狭隘性,可能与其存在大量习惯法有很大关系
B.当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时,罗马的成文法已经比较完善,所以万民法基本上都是成文法
C.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根本原因都是平民与贵族的长期斗争
D.《十二铜表法》既是成文法的开端,又可以看作是公民法的典型代表
17.某中学进行《三世纪罗马帝国模拟法庭》的课外活动。其中,场景错误的是
A.场景一:原告—奴隶;被告—罗马帝国公民。案由:要求取得人身自由
B.场景二:原告—罗马帝国公民:被告—移居帝国的外邦自由民。案由:追讨欠款
C.场景三:原告—罗马帝国公民:被告—新征服地区的自由民。案由:人身伤害
D.场景四:原告—移居帝国的外邦自由民;被告—新征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