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腹部影像学讲解
脾梗塞的CT表现 脾梗塞典型征象为三角形或楔形低密度灶,基底部位于脾包膜下,尖端指向脾门。 少数梗塞灶呈不规则形或多发的大小不等斑片状低密度影,边缘模糊。 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 陈旧性梗塞灶的纤维疤痕收缩导致轮廓变形、缩小,也可囊变或合并钙化。 脾梗塞 泌尿系统 概述 泌尿系统疾病临床表现特征性较少,确诊常需要影像诊断; 目前临床上可选用X线、超声、CT、MRI、核素五大检查系列以及介入技术来作疾病诊断。 泌尿系统 概述 常规放射学对肾实质病变的诊断价值有限,超声检查对肾孟及实质的病变比较敏感且简便易行,应作为初选检查方法之一。而CT、MRI对定性诊断帮助较大,可作为补充。 泌尿系统 检查方法 腹部平片 泌尿系统X线检查的首选方法。 需作肠道清洁。 泌尿系统平片 泌尿系统 检查方法 造影检查 静脉肾盂造影(IVP) 检查前准备:作肠道清洁,禁食禁水6-12小时,作造影过敏试验。 造影剂:泛影葡胺、碘苯六醇等。 方法:常规法、常规体层法、头低足高位不加压法。 适应症:了解肾功能、诊断先天畸形、炎症、结核、肿瘤、外伤等。 泌尿系统 检查方法 造影检查 逆行肾盂造影(RP):当静脉肾盂造影不显影、显影不清或需核实病变时选用。 经皮肾盂造影:从背侧穿刺肾盂肾孟注入造影剂。 膀胱造影:排泄性膀胱造影及逆行膀胱造影,需多体位摄片 尿道造影:排泄性膀尿道造影及逆行性尿道造影。 肾动脉造影:用于血管有无狭窄、畸形、变异、损伤的诊断,良、恶性肿瘤的鉴别以及介入治疗。 逆行肾盂造影 膀胱造影 尿路造影 肾动脉狭窄支架置入 三角形、壶腹状、分枝状 超快速水成像用于泌尿路造影(MRU) 泌尿系统先天发育异常 (一)肾先天发育异常 1、肾数目异常—孤立肾 2、肾位置异常—异位肾 3、肾旋转异常—肾旋转不良 4、肾形态异常—马蹄肾 孤立肾 异位肾,肾轴旋转不良 女54Y,胰头癌:MRCP 女26Y,壶腹癌:T1W 女26Y,壶腹癌:T2W 女26Y,壶腹癌:SPIR 女26Y,壶腹癌:BALANCE/T 女26Y,壶腹癌: BALANCE/C 女26Y,壶腹癌:MRCP 脾脏正常影像表现 脾脏位于左上腹,外表面隆凸光滑,与膈肌和腹壁相贴;内缘与胃、胰尾和肾脏相邻或受压形成分叶状切迹; 脾动、静脉进出脾脏处为脾门。 脾切迹在不同的断面有不同的形状。 脾的形态、大小个体差异很大。一般长径为12cm,宽7cm,厚度3~4cm。 脾脏密度均匀一致,低于正常肝脏密度; T1WI低于肝脏而T2WI高于肝脏。 增强扫描早期因皮质强化程度高于髓质,可表现为密度不均,随后为均匀性强化。 正常脾脏的增强表现 正常分叶脾 副脾 副脾是先天性异位脾组织,呈轮廓光滑的球形肿块; 部位:多见于脾门附近,胰尾; 数目:可单个或多个; 大小:由数毫米至数厘米,多为2cm左右; 血供:由脾动脉供血。 副脾的CT表现 副脾在主脾的附近,呈单发或多发的圆形或卵圆形块,边缘光滑,密度与脾相似。 动态CT增强扫描二者同时增强和消退,CT值也相同,有时可见脾门血管进入副脾。 脾先天性变异—副脾 脾脓肿 病因与病理: 35%来自血行感染,15%伴有外伤、10%有脾梗死,邻近组织炎症直接蔓延导致脾脏炎性浸润、组织变性、坏死、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增生。 临床表现:腹痛、发烧、寒战和脾大。 脾脓肿CT表现 早期脾弥漫性增大,密度稍低; 脾内单个或多个局限性密度减低区,边界清或模糊,CT值20~40Hu; 脓肿内可见液平面或液液平面; 脓肿可被分隔成单腔或多腔,增强扫描脓肿壁及分隔强化明显; 脓腔中央有致密中心,称“靶征”,脓肿壁可不完整; 脾周或包膜下继发积液或积脓。 脾脏脓肿 脾外伤 病理与临床 脾是腹部钝挫伤最常受累的脏器,直接引起脾撕裂血肿和包膜下血肿。 CT检查是发现脾损伤最好的方法、准确、可靠,并可同时发现肝、肾损伤和腹腔出血。 脾外伤CT表现 脾包膜下血肿: 脾影增大,沿脾一侧边缘见半圆形突出的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影,有时平扫难以发现,但增强扫描血肿无增强而正常脾增强才被发现。 随时间延长,红细胞破坏,血红蛋白减少,血肿密度降低,呈新月形低密度带,脾受压边缘变平直。 血肿可持续数月,形态和大小不变。 脾外伤CT表现 脾内血肿: 新鲜血肿呈圆形或卵圆形等密度或稍高密度,血肿周围被脾实质包绕。 增强扫描正常脾增强,而血肿无强化被识别。 陈旧性脾内血肿CT平扫为低密度灶应与脾囊肿区别。 脾外伤CT表现 脾撕裂: 脾光滑锐利的边缘变为模糊不清或连续性中断。 破裂处充满血凝块,脾周有密度不均影,造成实质分离。 增强扫描脾实质内有低密度线。 愈合时形成边缘清楚的裂隙,类似脾切迹。 本症均有外伤史,平扫结合增强扫描脾外伤诊断正确率达96%以上。 脾脏包膜下血肿,慢性期 脾脏撕裂并包膜下血肿 脾恶性淋巴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