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智囊》“闺智部”思考冯梦龙对女性身份的认同.doc
从《智囊》“闺智部”思考冯梦龙对女性身份的认同
摘要:冯梦龙的《智囊》作为一部有关智慧的笔记小品,辟出专门章节“闺智部”讲述女子的智慧,在“贤哲卷”和“雄略卷”中,冯梦龙充分肯定了女子的智慧,表现出对女子的尊重和理解。
关键词:《智囊》 “闺智部” 冯梦龙 女性身份认同
《智囊》是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纂集的一部笔记小品集,深受历代名人学士的喜爱和赞赏。毛泽东同志在日理万机之余,也曾反复阅读,并结合自己的心得,留下了许多的圈点和评注。但是这样一部作品,似乎很难走入正统。冯梦龙作为一位文学家、出版家,任何相关的文学史都作了详细的介绍,当然最主要的是“三言”,但是《智囊》却一直游走在边缘。以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章培恒、骆玉明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为例,在“冯梦龙与‘三言”’章节中,《智囊》根本没有出现,而其他的如《情史》、《挂枝儿》等却有提及。
《智囊》内容丰富,涉及了明代以前的许多典籍、野史和传闻,上至经国大略,下到市井小智,无所不包。全书趣味横生,且发人深省。冯梦龙对该书的出版发行倾注了较多的心血,前后修订、增补、写序言、作按语等。“窥一斑而见全豹”,我们从此书中能够看到冯梦龙思想的方方面面。本文对其中的“闺智部”进行一番分析,以期能够把握住冯梦龙对女性身份地位的思考及认同。
明代思想界对之前,尤其是对有宋一代的程朱理学来了一个彻底的反动。经过朱熹及二程的推广强化,到了明代,专制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人的尊严被粗鲁地践踏(包括男人),特务机关遍布,贞节观念当道。而以王守仁、李贽为代表的社会思想家举起了思想解放的大纛,他们对人欲表示充分的肯定,反复论说追求物质享受、好色好货、为自身谋利益是人的天性,是合理的要求。在他们的带领下,传统的影响人们数千年生活的封建思想呈现出一种崩溃的架势,享乐之风盛行,市民情色文化流行。
冯梦龙继承并发展了明初思想家们所积极提倡、鼓励的个性解放的思想,而《智囊》“闺智部”恰恰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在其中冯梦龙以“智慧”为依托,对女性身份给予了认同和肯定。
“在《情史序》中,他(冯梦龙)竭力强调“情”在人类生活中具有根本性的意义,以出于天性、自然流露的‘情’与‘理’即既存伦理教条相对抗,《山歌序》更明白地提出,他正是要‘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在冯梦龙看来,‘发于中情自然而然’的文学,才是最有价值的文学”。所以冯梦龙在《智囊》中重新审视了女性的身份地位,具体如下文所述:
1 《智囊》的成书时间大概是1626年,此时冯梦龙为52岁,而在之前之后的几年里,“三言”分别问世。本着“知人论世”的原则,冯梦龙的思想应该具有延续性和统一性。在之前的1613年,冯梦龙还怂恿出版《金瓶梅》,此举正好可以证明其思想的开放程度。“三言”中相关的内容也可以作为“闺智”的佐证。“这类小说把‘情’和‘欲’放在‘理’或‘礼’之上,要求‘礼顺人情”’,“《卖油郎独占花魁》在描述感情如何成为美好婚姻之基础的同时,还突出了妇女维护人格尊严的要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郝大卿遗恨鸳鸯绦》、《况太守断死孩儿》等篇目既有女性对爱情的大胆追求,更有挣脱“理”的人对人的原始欲望的追逐,《众名姬春风悼柳七》更是对“身为下贱”的风尘女子的赞扬。
和“三言”相比较,《智囊》同样也对女性的身份表示认同和肯定,在一定的时间里,人的思想既有变化,但又摆脱不了从前,更何况《智囊》是于“三言”中间问世。所以说,在《智囊》中有关对女性褒扬的观点也就合情合理和水到渠成了。
2 在中国历史上,女子从来就没有自己独立的身份地位,“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礼记?郊特性》),她们被看成弱者(没有自己的名字。称为某某氏),被认为红颜祸水(褒姒、貂蝉),被当成传承子嗣的工具。男人们强迫女性“三从四德”,男人们认为“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甚至摧残女性的身体来获得生理或心理的满足(如裹脚)。口]即使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一系列的对女性的赞美和描写也基本都是侧重于女性的容貌,比如唐五代时众多的“花间词”,更可以认为是女子容貌给男人所带来的心理上甚至生理上的一种满足。
《智囊》共十部二十八卷,一千零六十一篇,冯梦龙奉行“品智非品人”的原则,书中所涉智人,既有历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外交家,又有贩夫、走卒、奴仆、农夫、僧道、画工等贫民百姓,而更体现他良苦用心的是用了整书的十分之一的比例讲述女子的智慧,这在此前是极为鲜见的,可见冯梦龙对此问题的思考已经完全和当时时代发展相契合,和李贽、汤显祖、袁宏道等人在这方面具有一致的思想。
冯梦龙在《智囊》中辟出专门的章节讲述女子的智慧,应该说,这个行为本身已经需要非常大的勇气,“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千年古训时时束缚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