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箱桥安全专施工方案
新建铁路西安至平凉线XPS-3标段
箱 形 桥 安 全 专 项
施
工
方
案
编制:
复核:
1、工程概况
DK124+700~DK129+720段箱形桥工程,包括钢筋砼箱型桥5座:K124+700 1-8m箱型桥、DK125+058 1-8m箱型桥、DK128+821 1-10m箱型桥、DK129+251 1-10m箱型桥、DK129+720 1-8m箱型桥。
涵身基底采用37灰土换填及灰土挤密桩;基础采用C30砼分段现浇,涵身采用C35钢筋砼分段浇注,各段涵节之间预留3cm沉降缝,采用沥青木板及沥青麻筋填塞。
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
2.1工程地质特征
箱形桥地基土承载力不足,并具二级自重湿陷性。
2.2地质构造
为泾河左岸黄土塬坡脚和泾河一、二级阶地,地形起伏不大,地势较平坦。
2.3水文地质
地下水埋深9~10m,水质良好,对圬工无侵蚀。
2.4地震参数及气象资料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最大冻结深度100cm。平均气压921.1mb,最热月平均温度24.6℃,最冷月平均气温-3.9℃,年平均降雨量566.3mm,最大降雨量772.6mm,主要集中在7、8月份。
3、工程重难点分析
基底3:7灰土换填是箱形桥施工的重点,灰土拌合采用人工配合挖机进行翻拌摊铺,采用蛙式打夯机分层夯填。
4、施工部署
4.1施工场地规划
按照“高效精干”的原则,根据各个箱形桥的规模及特点,由项目部统一放样,由各工区路基专业工程师负责现场技术管理。为方便施工,箱形桥施工队就近在路基范围内搭建生产生活设施,施工物资利用既有道路及贯通便道运输至施工现场。采用发电机自发电,满足模板安装、钢筋绑扎及砼振捣的需要。现场开挖蓄水坑,用水车拉水满足施工需要。
4.2施工机械选择
根据施工要求选用挖机、自卸汽车、砼罐车、振捣器、砂浆搅拌机、洒水车等施工机械。
5、施工安全控制组织措施
5.1建立安全组织机构
项目部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任组长,主持安全工作;分管生产的副经理为副组长,负责日常安全文明施工;项目总工为安全技术负责人,负责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安全领导小组其他成员由安质部、工程部、物设部、综合办公室等部门负责人和工区负责人组成。
施工队负责人按“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在安排生产任务的同时,布置安全工作。施工队兼职安全员应在安质部的领导下,做好日常安全监督检查工作。
5.2健全安全生产制度
1)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建立和落实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各级安全责任制。
2)安全月报表制度:每月如实填写安全生产月报。
3)安全技术措施编制:各工区根据自己承担工程任务的特点组织施工技术人员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方案,报项目总工审批。
4)安全技术交底制度:项目总工对各施工处(工区),各施工处对各工队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5)安全大检查制度:每月第一周周一上午组织现场安全检查。
6、施工过程安全控制
施工过程安全控制是指对实际投入的生产要素及作业、管理活动的实施状态和结果所进行的控制,主要围绕影响施工安全的因素进行。
6.1对从业人员的资格和持证上岗的控制
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上岗前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对其所需的执业资格、上岗资格和任职能力进行检查、核对证书,包括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项目管理人员要经过安全生产考核;垂直运输机械作业人员、安装拆卸工、起重信号工要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培训合格方可上岗;登高架设、电工、焊工等特种作业人员要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培训合格并持证上岗;爆破作业人员必须经公安部门培训合格并持证上岗;木工、混凝土工、钢筋工等一般施工人员,只有对应岗位或工种的证书相符合且有效,才能安排上岗。
6.2对临时用电作业的控制
由于施工环境的复杂及人的使用不当等原因而存在用电隐患,故而应作为生产现场安全控制的重要项目。确保电气设备的可靠,加大硬件投入,彻底改善电气系统的标准等级,规范化的管理,防止各类电气事故的发生。
1)各工区使用的配电箱统一用铁皮柜,配备安全漏电保护装置,用显著安全标志明确使用保养单位和责任人。
2)严格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要求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经项目总工审批后严格实施, 杜绝滥拉乱接现象。定期组织专项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就地责成使用单位整改。
3)在阴暗潮湿的场所及金属窝壳内作业,全部采用安全电压照明。
4)坚持对电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和触电事故现场急救知识的培训,坚持持证上岗。
5)电动机械、电焊设备按电器安全规定做可靠接零接地处理。电焊条夹钳和焊接把线始终保持绝缘状态。
6)凡是手持电动工具、混凝土振捣器(变频机)、焊接机械、移动频繁的照明线路安装高灵敏度的漏电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