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信息茧房:新媒体传播中“信息订制“与”信息窄化“悖论——以微信为例刘蒙之刘战伟(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技术飞速发展,微信等社交软件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微信链接一切,实现人与人、人与设备、人与信息、人与服务的链接。然而,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悖论。本文以微信使用过程中信息窄化为例,研究新媒体个性化信息服务中的“信息茧房”效应。看似获得了订制信息的自由,实质上所谓拥有自由订制信息的我们只是“信息茧房”中的一只茧,局限在狭小局促的信息范围内。[关键词]:新媒体微信信息窄化 信息茧房 [作者介绍]刘蒙之(1977- )男,传播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传播理论、编辑出版、非虚构写作等。刘战伟(1990- ) 男,管理学学士,纪录片工作者,参与大型纪录片《长安画派》、《西安事变》与《东方主战场》等的创作工作,负责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东方主战场》的宣发工作。一、引言1995 年,美国学者马克·波斯特出版了他的《第二媒介时代》。 他认为:以信息制作者极少而信息消费者众多的单向性播放型模式占主导的时代,是第一媒介时代;集媒介制作者、销售者和消费者于一体的双向性、去中心化的交流模式为主导的时代,可称 为第二媒介时代。我国学者李沁在该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第三媒介时代”概念,这是以泛在网络为物理基础的、以沉浸传播为特征的传播时代。这种传播以人为中心,连接所有媒介形态,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所不能,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泛在体验。图1 “微信,连接一切”模式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软件型新媒体技术融入我们生活方方面面。微信,链接一切。实现人与人、人与设备、人与信息、人与服务的链接。手机不仅仅是一个通讯工具,而是有着大量以通讯社交为基础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机会,可以诞生众多商业服务功能。图2 社交平台对用户获取新闻的重要程度媒体不再是网络新闻获取的唯一渠道,社交网络和社交产品开始衍生出媒体属性。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平台,成为各大媒体内容传播的热土。今天,人们越来越依赖社交平台获取新闻。调查显示:认为社交平台在个人获取新闻渠道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用户,占接近半数(18.4%+28.6%),社交平台获取新闻成为生活常态,仅有15.9%的用户,对社交平台获取新闻“不在乎”。“在“使用与满足”理论框架下对 223 名微信用户使用微信订阅号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可以发现,用户使用微信订阅号的最重要原因是为了获取信息;更好地进行社会交往也是用户使用微信订阅号的主要原因;另外,用户使用微信订阅号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寻求放松休闲与自我认同,但这两个因素对用户的使用行为影响较小。”社交媒体成为资讯分发的主要渠道之一,对于内容的影响力加大。社交网络的流量强势正在转变为媒体分发控制力,通过分发算法调整,控制媒体的流量命脉。微信等社交媒体再给我们带来信息订制的信息自由,同时也带来信息窄化问题,加剧“信息茧房”的形成。二、新媒体发展中的“信息订制”与“信息窄化”悖论 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联合快速发展,信息传播者和接受者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精准推送与个性订制。但是基于精准信息推送的“信息订制”与“信息窄化”成为一个悖论。基于用户兴趣而提供的精准信息推送,长此以往将造成用户信息无形中的“窄化”,我们只愿意听我们选择的东西和愉悦我们的东西。网络传播带来的在更大空间中的个体遭遇,以及随之而来的个人信息窄化,使得形成信任和达成共识的基础变得薄弱了。具有竞争性用途的资源均可被视为稀缺资源,但是特定产业总是对某些特定资源依赖程度更高。传媒产业的特殊性在于,在现代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支持传媒产业发展所必需的有形的生产要素不难获得,真正稀缺的是当代人的“注意力”资源。传媒经济领域衡量产品价值的通货——“有效可支配时间”存在着刚性约束。信息资源的无限性和人们注意力资源有限性的矛盾,决定了接受者必然要对信息有所取舍、搭配、整合,已符合自己的利益、兴趣、价值观。(一)、“选择性心理”垫定“信息茧房”的基石1960年美国传播学者约瑟夫.克拉伯在《大众传播的效果》一书中,提出受众在接触信息过程中具有选择性特点,被称为选择性心理。“选择性心理是指受众在接触信息时总会根据个人的需求和意愿进行选择、有所侧重,甚至有所曲解,以便使之同自己固有价值体系和既定思维方式相协调,而不是相互矛盾。”选择性心理包括三个紧密相连额过程: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微信用户所接触的信息到达用户面前,并对用户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产生影响,都是经过用户自己的“选择性”机制层层过滤。选择性接触是指用户根据自己的个人意愿,习惯性接触与自己固有观点、兴趣和态度相一致的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物理专题分类复习素材.doc
- 物联网传感器专利分布素材.docx
- 汽车参数总体布置研究.ppt
- 物联网导论——智慧交通素材.doc
- 河北辛集市建设大街项目营销策划研究.ppt
- 物联网技术在工程机械领域的应用素材.docx
- 物联网结课X素材.doc
- 汽车差速器变速箱分离器研究.ppt
- 物联网科技导论-李梅-第1章物联网概述素材.pptx
- 河北张家口项目营销策划大盘销售推广策略研究.ppt
- 历史的巨响 奋进的力量纪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热点速递“内容简介+素材集锦+时评+作文链接+范文”.docx
- 历史的巨响 奋进的力量:纪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热点速递“内容简介+素材集锦+时评+作文链接+范文”.docx
- 吉林省2016年中考文综试卷(解析版).doc
- 吉林省2016年中考文综试卷(解析版).doc
- 吉林省2016年度中考政 治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 吉林省2016年中考政治试卷及答案【word版】.doc
- 2016年吉林省中考政治试题及答案解析.doc
- 吉林201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doc
- 竞聘技校数学老师演讲.docx
- 2016年吉林省中考政治试题解析.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