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情感因素激活语文课堂.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善用情感因素激活语文课堂

善用情感因素激活语文课堂   [摘 要]情感是一种理解,学生只有参与文本的情感体验,课堂才有生命力。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通过以读带情、创设情境、言传身教、挖掘文本魅力、结合生活经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语文课堂,才能更有利于促进语文教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感因素;激活;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5-0028-02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课堂上,你为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诗句感动时,学生却不屑一顾;你为《祭十二郎文》中“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逝者已逝,生者却是何等凄切而哀伤时,学生却茫然地瞧着你;你为杜甫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表现出的爱国气概而叫好时,学生却一脸的无所谓。课堂如死水一潭!对此,我们有些年轻教师感到沮丧受挫,有些年老教师则颇感恼恨,他们都感叹,学生太过冷漠。真的是学生冷漠吗?非也。笔者认为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没有调动起学生的情感 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时候,应重视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新课标明确指出,“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如何善用情感因素,激活语文课堂? 一、以读带情,激起学生的共鸣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让学生感悟、体验、品味文本必不可少的。语文课可以进行“美读”。“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了作者说些什么,而且能与作者心灵相感通了。”教师的范读可以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学生反复诵读,披文入情,和作者同欢乐,共情怀,得到感情熏陶 教学《陈情表》时,笔者反复朗读课文,反复品味字里行间作者对祖母蕴含的至孝之情,并把备课中看到的《晋书“祖母有疾,他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榻侧。膳食、汤药必亲自口尝然后进献”投影给学生,然后和学生一起谈谈对这段文字的感受。不出意料,学生读懂了那份浓浓的祖孙情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体验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想方设法创设各种有趣、新奇的教学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去获取知识、发展认识、陶冶情操,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我有一个梦想》时,笔者先播放了许巍的《蓝莲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心中那自由的世界,如此的清澈高远”,许巍高亢而富有感染力的歌声,使学生马上感受到对自由对梦想的执着追求,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很快进入了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然后播放马丁赤诚之心学生就感受到了 三、言传身教,陶冶学生的情操 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m令不从。”教师对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影响非常大,教师的语言、动作、神态、思想、品德等,时时刻刻都在感染、影响着学生。课堂上,教师要用饱满的、积极的精神状态感染学生,充分利用好自己的表情语言、肢体语言,语速的缓急,语调的轻重等来影响学生,调动起学生的感情。学生与教师同欢乐,共情怀,课堂就会变成学生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精神家园,这样的课堂必然魅力无限 四、挖掘文本魅力,披文入情 每一篇文章都有它的教学“美点”,教师可以从人物、事件、感情、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方面挖掘文本魅力,设计成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发表看法,抒发情感,展开想象,这种对课文内容的拓展和延伸是教学生成的一种方法 如《报任安书》中,司马迁以极其激愤的心情,申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内心的无限痛苦,揭露了汉武帝的喜怒无常、刚愎自用,提出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生死观,表现了他为实现可贵的理想而甘受凌辱,坚韧不屈的战斗精神。笔者首先让学生小组合作找出正确看待生死的诗句,学生就找出:“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苏轼:生而必死,自然之理;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其次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如何对待生死,然后分析司马迁的生死观,这样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五、结合生活经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高中新课程改革所呼唤的,在教学中如果我们积极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寻找与文本中的生活相似的体验,就能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那么它的教育效果比单纯说教的效果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教学《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时,笔者这样设计: 1.体察父爱母爱,提问学生最能体现父爱母爱特点的句子,具体是什么特点。谈谈生活当中父爱母爱对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