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生平简介.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朱熹 生平簡介 國立教育館 王煥琛 朱熹(1130-1200) ,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遯翁等,徽州婺源(今 屬江西)人,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朱熹為紹興十八年(1148 年)進士,後任泉州同 安縣主簿。任滿之後,朝廷令他監潭州南嶽廟,其間致力於著述和講學。淳熙五 年(1178 年) ,任南康軍知軍,仍注意與士子論學,並訪得白鹿洞書院舊址,奏請 予以復修。此後,歷任提舉江西常平茶鹽公事、提舉浙東常平茶鹽公事等。光宗 繼位,他歷任漳州知州、秘閣修撰、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撫使。寧宗繼位,他因宰 相趙汝愚的招攬,為煥章閣待制兼侍講。慶元二年(1196 年) ,韓侂胄為相,朱熹 被彈劾去職,進而被列為「偽學逆黨」,慶元六年(1200 年)病死。朱熹一生著述 繁富,著名而影響最大的是《詩集傳》和《四書章句集注》。它們成了後來歷朝 學子必讀的教科書。朱熹學說的核心就是一個「理」字,他認為:「未有天地之 先,畢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無此理,便亦無天地,無人無物,都 無該載了。」朱熹強調「格物致知」,即窮天理、明人倫、講聖言、通世故。他 把傳統的綱常加以理論化和通俗化,認為「三綱五常」應是社會的最高道德標準, 並且認為這是永存而不滅的。這套學說對專制主義和帝皇權力的強化有很大的作 用,後來成了統治者的正統理論,影響深遠而巨大。他的學說源自北宋的程顥、 程頤,故學術界常以「程朱學派」稱之。 閩 學 以朱熹為宗師,因僑居福建,改稱其學為閩學。朱熹學問淵博,朱熹集宋代 理學之大成,淵源-周敦頤、張載、二程,朱熹指出,要把握深奧的理,就須透徹地 研究各種各樣具體事物的具體道理,這便是他的格物致知論的大意。他認為,學 者最為要格的物有下列四者:窮天理,明人倫,講聖言,通世故,即客觀規律、 人際關係、孔孟之道和社會問題等四方面。 對知行問題,朱熹認為在認識上要堅持知先行後,不可顛倒,但在實踐時須 強調行重知輕,貴在實行,達致知行相須相互資助互發。在天理人欲問題上,朱 熹主張遏人欲而存天理,認為對人的過分欲望應予以遏制和控制,這樣才能不失 去道德倫常的秩序。其為學主張窮理致知,反躬實踐,頗與近代科學歸納法相似, 著述極多,有論語孟子集註、大學中庸章句、啟蒙、易本義等。 朱熹的學說主張 宇宙論理與氣 朱子認為宇宙的本體及本源, 是由”理”與”氣”構成的. 他綜合了周敦頤 和程頤之說, 認為天地萬物啟始時, 只有”太極” (即”理”)存在, 是個抽象的 本體, 是個”極好至善的道理”. 他說”未有天地之先, 畢竟也只是理.” 至於氣, 朱子則世間萬物的”本質性本源”. 具有陰,陽等不同形態, 配合起 來而構成”萬物”. 而萬物都存有”理”和”氣”, 事物的性質, 由理來決定, 其形體則由”氣”所賦予. 換言之, 萬物雖有不同差別, 但所包含的”理”, 卻 是相同的. 人性論 1.性即理人人有一太極 在人性論上, 朱子提出”性即理”說. 朱子用”理”來解釋”太極:, 耳太極 則存在於人性之中. 他說: ‘事事物物, 皆有個極, 是個道理極至……此是一物 一極, 總天地萬物之理, 便是”太極”.’ 又說, ‘人人有一太極, 物物有一太 極.’ 朱子認為太極存於人性, 因此, 人性基本是善的. 2.存天理’, 去人欲 朱熹認為人性相同, 但氣質有異, 因此有”天地之性”及”氣質之性”的分 別. 由天地之性與氣質之性兩概念衍生, 朱子提出了”道心”和”人心”之別, “道心”無私無偏, 符合中庸之道. 而為使”道心”常為一心之主, 朱子便提出 了”天理”., “人欲”之辨. 他說: ‘人之一心, 天理存則人欲亡,

文档评论(0)

159****98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