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鸭减蛋综合症防治
临诊症状 樱桃谷种鸭群初期症状不期显,采食和外观无异常。后期表现精神沉抑,部分种鸭羽毛松乱,下痢;该批樱桃谷种鸭155日龄才见蛋,开产日龄推迟,产蛋上升缓慢及不能达到产蛋高峰,180日龄产蛋达45%,220日龄时产蛋升到70%,最高峰产蛋率为75%;种蛋合格率明显下降,不合格种蛋比例上升,产畸形蛋、薄壳蛋、破壳蛋,蛋壳表面粗糙,外面布满石灰状物。畸形蛋蛋白、蛋黄正常。后来蛋形变小,蛋重变轻,蛋壳色泽变淡,蛋壳变薄、变软、粗糙。发病后期采食量有明显下降变化。 二、剖检病变 发病初期剖检生殖系统无异常情况,后期剖检其他脏器无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卵巢萎缩、变小,子宫和输卵管粘膜出血和卡他性炎症,输卵管粘膜肥大增厚;腔内见白色渗出物或干酪样物;还有的输卵管萎缩、腺体水肿,染色可见单核细胞浸润,粘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病变细胞可见核内包涵体。 三、细菌分离 以无菌操作取肝、脾、输卵管内容物等病料接种到普通琼脂培养基、鲜血琼脂及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置于37℃培养箱中培养72小时,结果未见有细菌生长。 四、血清学检查 随机抽取11份血清样本进行减蛋综合症的HI试验,结果全部阳性。 五、诊断 根据临诊症状、病理变化及血清学检查,确诊该樱桃谷种鸭群发生的是鸭减蛋综合症。 六、治疗 首先对鸭群作必要的对症治疗,即饲喂环丙沙星等抗生素类药物,减少交叉感染;调整饲料配方,补充氨基酸、多种维生素保持其平衡。并对同批樱桃谷种鸭群作紧急接种禽腺病毒灭活苗,同时饲喂多维以减少应激,接种后观察其产蛋情况。由于我们发现与治疗及时,发病周期控制在3周左右,且种鸭群生产性能恢复较好,但仍不能完全恢复到发病前的水平。 相关链接: 鸭减蛋综合症的预防 鸭减蛋综合症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各品种的产蛋期母鸭都有发生。该病是由禽Ⅰ型副粘病毒、某些腺病毒及其它一些病原因素和营养缺乏因素(如蛋氨酸、精氨酸、维生素E、维生素A缺乏等)引起的,以鸭群产蛋率急剧下降为特征的急性、低致死率的传染病。主要发生于产蛋鸭群,其传染途径既可经蛋垂直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水平传播。病毒主要侵害生殖系统,经繁殖、喉头和排粪时排毒。本病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在饲粮中增加维生素、鱼肝油和矿物质以利于产蛋的恢复。该病重点在于预防,在开产前接种鸭减蛋综合症疫苗可有效防制本病。 1.对种鸭群,从幼龄期起,坚持用“鸭产蛋下降综合症油乳剂灭活疫苗”实施合理的免疫接种程序:于15~20日龄接种该疫苗一次,皮下注射0.5毫升/只,产蛋前1个月接种1次肌注1~1.5毫升/只,以后每年春末、冬初(或中秋)各接种一次,1.0~1.5毫升/只。在此免疫接种过程可以同时考虑配合免疫接种大肠杆菌灭活苗和鸭瘟疫苗,并作好常规的饲养管理与卫生消毒工作。 2.控制好环境。(1)由于此病是垂直传播,因此要严格注意从非疫区引种,杜绝EDS76病毒的传入,以减少发病机会。坚决不能使用来自感染鸭群的种蛋。(2)病毒能在粪便中存活,具有抵抗力,因此要有合理有效的卫生管理措施。严格控制外人及野鸟进入鸭舍,以防疾病传播。(3)对肉用鸭采取“全进、全出”的饲荞方式,对空鸭舍全面清洁及消毒后,空置一段时间方可进鸭。对种鸭采取鸭群净化措施,即将产蛋鸭所产蛋孵化成雏后,分成若干小组,隔开饲养,每隔6周测定一下抗体,一般测定10%~25%的鸭,淘汰阳性鸭,直到100%阴性小鸭继续养殖。 3.本病治疗原则:早发现,早治疗。因本病鸭群发生率较鸡小,发病迅速且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故一般容易被忽视而延误治疗,从而影响种鸭生产性能恢复的最佳时期,导致产蛋量不易恢复。因此在病变早期发现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生产性能的恢复。 4.诊断本病还应注意鸭群有无合并感染鸭瘟、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情况,或注意有无发生某些有关营养缺乏的情况,例如蛋氨酸、精氨酸缺乏,维生素A、E缺乏,注意有无气候急剧变化的影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湿热灭菌验证方案及报告.doc VIP
- TZS 0680—2025《医疗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组织架构规范》(水印版).pdf VIP
-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情绪调节和自我效能感的作用.docx VIP
- YBT4001.1-2019 钢格栅板及配套件 第1部分:钢格栅板.pdf VIP
-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 课件 第二章 大数据采集.pptx
- LAQ-E-KS-23 掘进工安全作业指导书.doc VIP
- 连云港市主要小麦品种产量与主要品质性状的初步研 究参考.pdf VIP
- DB32_T 3697-2019既有建筑幕墙可靠性检验评估技术规程.docx VIP
- PW2330-2.0数据手册下载.pdf VIP
- 2025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汇总.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