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01微观、宏观经济学概论研究.ppt

  1. 1、本文档共1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 微观经济学的高级阶段 注意,这三个阶段的以上时间划分并不意味研究工作的起止日期。直到目前,这些研究仍然非常重要,并且依然继续着。 微观经济学的高级阶段是与时俱进的。不同时期,高级微观经济学的内含有所不同。 从方法上看,这三个阶段的分析方法水平不断提高。经过这三个历史阶段的研究,经济学的分析水平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经济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自数学进入经济学,提高了经济分析水平以来,微观经济学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历史发展高级阶段: 边际分析阶段(1838—1947) 集论与线性模型阶段(1948—1960) 方法汇合阶段(1961——) 一、边际分析阶段(1838—1947) 1838到1947年,是经济学向数学借用武器的阶段,借用的是微积分,尤其是偏导数、全微分和拉格朗日乘数法。这一时期内产生了边际分析法,并形成了边际效用学派,以瓦尔拉、杰文斯、埃奇沃思、马歇尔等人为代表。边际效用学派对边际概念作出了解释和定义,当时瓦尔拉斯把边际效用叫做稀缺性,杰文斯把它叫做最后效用,但不管叫法如何,说的都是微积分中的导数和偏导数。 边际分析阶段,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成就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希克斯1946年的《价值与资本》和萨缪尔森1947年的《经济分析基础》两部著作,全面总结和发展了边际分析阶段的成果,使边际分析到达了光辉的顶点,从而成为经济学史上的两部名著。 形成和发展了一套完整的微观经济活动者行为理论; 提出了一般经济均衡问题,建立了一般经济均衡的理论框架; 创立了经济行为、垄断竞争、一般均衡等理论的数学基础。 (一) 经济行为理论 古诺的贡献:企业理论和交换理论。古诺的企业理论提出了利润最大化行为准则,界定了完全竞争和寡头垄断。古诺的交换理论提出了完全竞争市场上供求相等的思想,还研究了垄断竞争。 企业理论:19世纪后25年,产生了生产函数概念,使古诺的利润最大化假设得到了很大发展,形成了一套丰富的企业理论,研究企业按照一定价格进行生产的行为。H. Hotelling首次对企业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总结。 消费者理论:主要研究消费者的行为准则与目的对可见需求的影响。戈森、杰文斯和瓦尔拉从效用最大化出发,研究了消费者需求,马歇尔对此作出了进一步论述。E. Slutsky在1915年研究了需求的性质,J. R. Hicks、R.G.D. Allen、A. Wald、 H. Hotelling等在1934-1944年又继续深入研究。I. Fisher(1892)与V. Pareto(1909) 用序数效用替代了基数效用,R. Frisch(1932)与F. Alt(1936)提出了基数效用公理,P. A. Samuelson(1938)提出了显示性偏好。 (二) 一般均衡理论 一般经济均衡:市场是相互联系的,经济均衡必然是所有市场上供求相等,这就是瓦尔拉1874年提出的一般均衡的基本概念。瓦尔拉用方程组表达了这一理论,声称由于方程个数与未知量个数相等而方程组有解,从而一般经济均衡问题有解。他还提出了一个寻找解的“探索过程”,对解的存在性给出了经济解释。后来人们发现,瓦尔拉的证明不成立,并用了八十年时间研究它,最后才于1954年由阿罗和德布罗真正解决。 均衡的稳定性 :均衡的稳定性是指让经济系统实现均衡的内部操作过程。瓦尔拉在论述一般均衡存在性的经济含义时,虽未明确指出,但实际上已提出了均衡稳定性问题,即探索过程。古诺在1838年及马歇尔在1890年都分别讨论过单一市场的均衡稳定性问题。希克斯(1939)和萨缪尔森(1941)则属于第一次严格提出并研究稳定性问题的人。1958年以后,这方面的研究逐渐多了起来。 (三) 竞争与福利理论 资源最优配置: J. Dupuit(1844)首次适用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来系统研究社会收益与社会成本,帕累托在1901年提出了多个经济活动者的最优性概念,并研究了竞争均衡的最优性问题。此后,最优性与次优性便成为福利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 一般交易理论:一般交易理论研究讨价还价式的面对面交易。埃奇沃思在1881年首次研究了这样的问题:如果经济系统中不仅仅是等价交换,而是任何类型的商品交易都可以做成的话,经济系统会出现什么现象?埃奇沃思提出了合同曲线,并提出了一个猜想:当交易者人数无限增加时,合同曲线将收缩成为竞争均衡集合;他还发明了刻画合同曲线的一个矩形图——埃奇沃思盒。埃奇沃思的合同曲线在博弈论中得到了深入推广,转变成为“核”概念,后来“核”又返回到经济系统中,成为“经济核”。 二、集论与线性模型阶段(1948—1960) 一般经济均衡的严格理论体系 线性经济模型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社会面临着大战带来的经济萧条与危机的重大压力,出现了许多为当时的经济理论所不能

文档评论(0)

5029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