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2 综合考试(删除管理学部分)
一、概念题
政策合法化;事后评估;渐进主义 (P51)
二、简述
公共政策研究的经济学途径及其要点;(P31)
过半数规则的特点及优劣;(P228)
政策调整的内容、步骤与原因 (P322)
三、论述
论政策的灵活变通(结合当前我国政策实践来谈)
四、案例
案例原文:一项短命的公共政策??——国有股减持政策的终止2001年10月23日,这一天必将载入中国证券史的史册。正是在这天,沪深股市在重大利好事件的带动下跳空高开,仅在5分钟之内两市1000多支股票全部封至涨停,为世界资本市场发展史上所罕见。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利好事件呢?事情还要从今年五月讲起今年5月,财政部经国务院授权,宣布为了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制,筹集和充实社保基金,支持国企改革和发展,国家将对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即非市场流通股)进行减持。该项政策一经出台,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但不论是经济学者还是广大股民,都一致认同减持国有股这一政策取向,因此股市并未发生大的波动。相反,大家纷纷出谋献策,对国有股减持的方式,特别是减持定价问题给予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提出了一套套切实可行、合理合情、符合市场价值规律并得到广泛认同的方案。这些政策建议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大家对政府国有股减持方式和定价这一最为重要的关键性问题抱有很大的信心和较高的预期,他们相信政府将会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符合市场规律的政策方案来。可是,后来发生的事实却使人们的美好愿望彻底破灭。6月12日国务院所授权的财政部发布国有股减持方案,宣布将在今后的首发和增发新股时,按融资额的10%“捆绑式”出售国有股(我们知道,中国的上市公司与西方不同,股份不是全流通的,占绝大部分的国有股是在当初设立股份公司时由国家以每股极低的价格投入的。这本身就已经具有了背离市场定价原则的不合理性,然而就是这部分已经以同股同权的名义本已占了很大便宜的国有股,今天却又要将它拿到流通股市场上,用市场十来年积累起来的市盈率而产生的高价出售,在离开资本市场时还要再占最后一大笔的便宜)。难怪有人疾呼:“这是明目张胆的圈钱,是强盗抢钱的行径。”大家可能会疑虑,财政部按流通股的市价出售国有股,若定价过高,没有人会去买!可是你注意到了这个减持方案吗?财政部是将欲减持的国有股“捆绑”在新股上出售的,而新股是一件人人都争着买以至于必须以抽签的方式产生幸运的认购者的畅销货,因此这种方式具有强卖的性质。这就必然造成流通股市场资金面严重吃紧,甚至造成广大投资者对股市和政府信心的崩溃。人们还未回过神来的时候,6月13日财政部就单方面向市场宣战,吹响了第一声“战斗的号角”。仅在一周之内,峰火通讯等4家公司就纷纷上市发行新股,无一例外的都“捆绑”着10%比例的国有股,几乎达到了滥发的程度。市场毕竟是市场,它以其自己持有的方式,表明了自己的看法。广大投资者“用脚投票”,造成资金撤离,股市大跌,沪市综指到10月18日已从6月份的2245点跌至1650点。而就在此时,当市场普遍预期管理层会对政策作出调整时,财政部的一位副部长却说:“国有股减持,方向正确,方式定价合理。”此言一出,沪指一下跌1520点,股市几近崩盘。眼看着一场由资本市场引发的金融危机就要发生,券商要倒,基金预亏,资金撤离,上市公司无法融资,新股停发,大家叫苦连天,敢怒而不敢言,只有用10月22日的1520点说明一切。就在这天晚上深夜12点,中国证监会终于宣布:“在具体操作办法出台前,停止执行有关国有股减持的规定”。同时,发言人还指出:“中国证监会将会同有关部门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度具体的操作办法,稳定推进国有股减持工作。”于是便出现了10月23日全线涨停飘红的蔚为壮观的一幕。但人们不禁要问,用1.7万亿元的市值损失换来的纠偏机制,这一代价是否太大了?问题:分析案例,指出该政策在制定与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教训。(P254)2003 综合(删除管理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P2) 正是评估、方案规划
二、简述
政策合法化的地位和作用;
政策终结的策略; (P334)
政策主体的构成因素 (P5)
三、论述
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论述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政策监控机制
四、案例分析
案例原文:
重庆路桥年票制:听证会成“走过场”?
7月1日是重庆实行路桥收费年票制的第一天。凌晨零时,重庆主城区7座跨江大桥的收费站同时停止了收费。
与交管部门估计相反的是,接下来的一周,重庆城一天比一天堵。原来因回避高昂过桥费而蜗居的车都开出来了,原来不愿打的过桥的人因为不再为出租车交5元的过桥费而纷纷打的过桥,被过桥费压抑很久的重庆市民迸发出的出行激情,充分显示了路桥收费改革的巨大影响。就在那一周,重庆江北的房价每平方米平均上涨了80元。
但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