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急性中毒救治原则 概 念 某种物质进入机体后,能损害机体的组织与器官,通过生物化学或生物物理学作用,使组织细胞的代谢或功能遭受损害,引起机体发生病理变化的现象,称为中毒。在一定剂量内能引起中毒的各种物质,就称为毒物。 毒物的概念是相对的,剂量在划分毒物与非毒物界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习惯上把那些小剂量就能严重危害机体,甚至威胁生命的物质称为毒物。反之,那些需要很大剂量才危害健康的物质、病毒、细菌、机械及物理因子等均不包含在此概念内。 急性中毒概述 急性中毒是指某种物质进入人体,达到中毒量,在短时间内机体发生功能性和器质性改变后出现疾病状态甚至死亡。少量毒物多次逐渐进入体内,经过一个时期的积蓄,达到中毒浓度,而出现中毒症状者,称为慢性中毒。亚急性中毒介于急性与慢性中毒之间。 到目前为止已登记的化学物质超过2500万种。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人们接触有毒物质频度明显增加,而化学品管理(包括药物、农药)和研究相对滞后,使毒物中毒危害更为突出。 中毒救治发展史 追溯人类五千年发展史,人与毒物斗争从未停止过,《淮南子》:“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面遇七十毒” 十六世纪开始对铅、砷等毒性的研究,1815年出版第1本化学物毒理作用专著,但毒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仅40多年历史 中毒学是毒理学分支,与卫生毒理学、职业病学、药物性疾病、中草药中毒、军事毒理学、防化医学、急诊医学和蛇毒学等交叉 现代中毒救治需要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有机化学、病理生理学及信息技术等学科基础知识 毒物的形态 气体 蒸汽 烟、雾 粉尘 液体 固体 毒物的分类 毒物品种繁多,各家所用的分类方法不一。按理化性质可分为:水溶性毒物、挥发性毒物、非挥发性毒性、金属毒物等;按毒物对机体的作用可分为:腐蚀性毒物、毁坏性毒物、阻碍功能性毒物等。从临床实用角度出发,将毒物分为以下几大类:工业性毒物;农业性毒物(包括灭鼠剂;药物性毒物;植物性毒物;动物性毒物);日常生活性毒物(包括食物中毒)。 毒物的作用过程 接触相 动力相 毒效相 毒物发挥效应取决于毒物的毒性和最后到达靶器官的数量,并与该器官相互作用出现的毒性效应的强度。 毒物的急性毒性分级 工业毒物: 剧毒、高毒、中毒、低毒、微毒 农药毒物: 高毒、中毒、低毒 有害物质相对毒性分级(任何途径一次接触) 分级 危害程度 急性(一次接触) 4 重度 死亡 3 高度 威胁生命安全 2 中度 非致命性、暂时性小损害 1 轻度 易恢复的小损害 0 无 仅在特殊情况下才产生毒性 毒物的作用机制 作用于受体: 如阿托品作用于M胆碱受体,银环蛇毒素和眼镜蛇毒素作用于N2胆碱受体。 毒物的作用机制 改变递质的释放或激素的分泌: 肉毒杆菌毒素作用于神经末梢,影响乙 酰胆碱的释放,导致肌麻痹;磺酰脲类降血 糖药刺激内源性胰岛素的释放,引起低血糖。 毒物的作用机制 作用于细胞膜: 改变细胞膜上离子通道的通透性。如河 豚鱼毒素阻断钠离子通道,阻碍神经传导; 一些脂类或醚类可溶解细胞膜脂质,引起刺 激作用。 毒物的作用机制 作用于酶: 有机磷----胆碱酯酶 佛乙酸----乙酰辅酶A 毒物的作用机制 作用于核酸:环磷酰胺破坏DNA功能 对细胞直接杀伤:强酸强碱 作用于免疫系统:多氯联苯破坏细胞免疫, 使血清免疫球蛋白减低,导致抵抗力降低 影响毒物作用的因素 毒物因素: 毒性 毒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中毒途径 浓度、剂量及作用时间 毒物的联合作用 影响毒物作用的因素 机体状态 营养和健康状况 年龄与性别 习惯性和敏感性 其他机体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温度、湿度等) 毒物的吸收 毒物可经各种途径吸收,产生毒性作用。吸收的途径及速度与毒物对机体作用的速度、强度及特点直接相关。吸收的途径一般为下列五种: 呼吸道吸收 皮肤粘膜吸收 消化道吸收 注射吸收 伤口、创面吸收 现代中毒特点 一、急,复杂且种类多 药物中毒 镇静药物(安定、芬那露)、抗抑郁药(阿米替林)、卡马西平、抗高血压药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