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基于负刚度原理的结构减震效果理论分析.pdf

基于负刚度原理的结构减震效果理论分析.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负刚度原理的结构减震效果理论分析.pdf

振 动 与 冲 击 第 29卷第 3期 JOURNAL OF V IBRATION AND SHOCK Vo.l 29 No. 3 2010 1, 2 1, 2 1, 2 1, 2 纪 晗 , 熊世树 , 袁 涌 , 付 杰 ( 1. 华中科技大学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武汉 430074; 2. 华中科技大学 控制结构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武汉 430074 : 在分析普通振动控制系统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负刚度原理减震系统和负刚度阻尼装置的两种实现思 路, 并详细分析附加负刚度阻尼装置可以显著提高结构的减震效果。首先, 利用结构附加刚度比率和附加阻尼比之比作 为控制参数, 通过理论推导单自由度正、负刚度减震体系的动力放大系数和传导比, 讨论控制参数对二者的影响; 然后, 采 用有限单元法分析正、负刚度减震体系结构的地震动力反应, 通过结构的自振频率和位移、速度、加速度以及柱底剪力反 应的分析, 说明负刚度振动控制系统可以减少上部结构绝对加速度。分析表明, 负刚度阻尼装置的负刚度可部分抵消原 结构的正刚度, 降低了结构的自振频率, 提高结构阻尼, 较大幅度地减少上部结构的动力响应, 具有更好的减震性能。 : 负刚度; 减震系统; 动力响应; 减震效果 : TU 317 : A 目前结构振动控制技术中基础隔震和阻尼减振最 系统固有频率从 6H z降低到 0. 75H z, 隔振能力明显提 为成熟, 但几乎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结构的刚度, 这 高, 而土木工程减隔震研究的几乎没有。 将造成结构的自振频率增大, 加速度反应没有得到很 以上工作均是基于负刚度隔震, 本文在阐明负刚 好的控制。因此, 不附加或降低结构刚度的控制思想 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 以加有正、负刚度阻尼装置的单 即结构负刚度控制方法由此产生。 自由度减震体系和非减震体系为对象, 理论上分析正 国内外对负刚度控制系统的研究刚刚进入初步的 弦激励下结构的动力反应, 说明负刚度阻尼减震系统 [2] 理论阶段, 且均是集中于隔震方面。T rmi boli 和 P la2 的优越性, 并讨论刚度、阻尼变化对减震效果的影响; [ 1] tus 最先提出将负刚度应用于机械隔震器, 且负弹簧 然后, 以单层平面框架为例, 采用 AN SYS有限元软件 与正弹簧相并联组成隔震器降低刚度。S. T. P ark[ 3] 对 分析结构的地震反应, 进一步探讨负刚度阻尼减震装 这类隔振器的系统参数最优化设计从理论和试验两个 置的减震效果。 [ 4] 方面进行了探讨。M izuno 首次提出了正负刚度弹簧 1 串联组成的零功耗磁悬浮主动隔震器, 该隔震器可以 同时减小地面振动和设备负载扰动, 并在 2002年设计 111 [ 5- 6] 了一个单轴设备用于试验研究 , 该设备证明了用 刚度K 的基本概念为结构所承受的荷载增量 dF 体系的高刚度抵抗静态直接干扰的有效性。H. Iemu2 和变形增量 dx 之比, 即K = dF /dx。当荷载增量和变 ra[ 7] 提出了负刚度结构振动控制方案, 研制了负刚度阻 形增量方向相同时, 二者之比为正值, 即通常所使用的 尼构件(N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angtianbao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