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__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与内容.ppt

第三章__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与内容.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__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与内容

第三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教学内容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 ? 教学要求: 1.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与内容制定的依据。 2.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与内容制定的原则;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与内容之间的关系。 3.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与内容的基本结构和网络。 重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与教育内容的范围。 难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制定依据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原则。 第一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内涵与功能 二、制定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依据与原则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及其内容分析 第二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依据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原则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范围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纲领性描述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范围的分类描述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组织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组织的原则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组织的策略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内涵与功能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内涵 是指人对社会教育活动给幼儿身心发展带来变化的标准与要求的预期规定。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功能 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所具有的影响与作用 作用的对象 ?二、制定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依据与原则 (一)制定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依据 1、学前儿童发展的规律与需要。(内在依据) 2、社会发展的需要。(外在依据) 3、我国的教育目的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具体体现。(操作性依据)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建构原则 1、方向性与基础性原则 内涵: 方向性原则即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建构要有一定的思想与价值指向。 基础性原则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应当是社会教育领域中最基础的、启蒙性的目标。 作用: 方向性原则保证了目标制定的理想性与价值性,基础性原则保证了目标制定的现实性与合宜性。 2、层次性与整体性原则 内涵: 层次性原则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建构是有层次的系列。 整体性原则即建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时,要确立一种层次结构的整合观。 作用:层次性原则保证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差异,整合性原则保证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建构的综合系统性。 3、科学性与动态性原则 内涵: 科学性原则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应当是一个符合幼儿自身发展与教育规律的科学体系。 动态性原则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并不总是固定不变的, 它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作用:科学性原则保证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合理性,动态性原则保证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生成性与开放性。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及其内容分析 (一)总目标 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总目标的特点 规范性、共通性、学习结果导向性、可分析性、可扩充性。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总目标的内容取向分析 第一,以儿童为本的价值取向; 第二,以幼儿情感性发展为基础的目标取向; 第三,以社会关系建构为维度的内容取向。 (二)年龄阶段目标与分类目标 1、年龄阶段目标是对总目标的纵向分解,它反映了儿童社会性发展目标的年龄差异性和连续性。 如:愿意、喜欢、善于和同伴一起游戏。 2、分类目标是从横向的角度对总目标的展开。它反应了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容全面性与完整性。 如: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自我、他人、社会。 3、年龄阶段目标与分类目标共同构成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第二层级的目标,但它们都服从于总目标,是总目标的具体化。 目标分解:“乐于与人交往”:年龄阶段:“愿意、喜欢、善于与同伴交往”;分类:“愿意、喜欢、善于与同伴、师长、邻里、陌生人的交往”。 (三)主题教学目标与课时教学目标 1、主题教学目标是对教学主题系列内容活动目标的综合说明,它应当具有系统性与综合性。 例:《我们的中班》的主题目标: _了解自己班级所处的环境(楼层、方位),并知道邻近班级的班名和自己日常活动关系密切的活动场所。 _学习自己制定每个活动环境中的行动规则。有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 _学习做简单的自我服务类的劳动,感悟快乐,有我已长大了的意识。 2、课时教学目标是对具体的课时教学所要达到的要求的描述,它应当具有针对性和可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