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灰暗到光明.doc
从灰暗到光明
摘要:作为经典的女权主义作品之一,《钢琴课》用史诗般的大手笔塑造了一位十九世纪人性逐渐觉醒的哑女形象,导演的风格化处理,使得影片视听语言上面表现的大胆、自然、细腻,前后色调从灰暗到光明,通过不同意境画面的反差和对比,造成一种强烈、新鲜的“复合式”审美效果,完整地展现了现代女性人性的自我救赎。
关键词:《钢琴课》 风格化 反差性 人性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09)08-0001-02
《钢琴课》的故事是以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阴郁的气氛和艰难的物质生活为背景展开的。通过一个拥有着高贵艺术气质的、与生活抗争的哑女从心灵的独占到愿意与人共享的开放状态的改变过程,展现了一个觉醒的现代女性人性的自我救赎。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部影片本身就奠定了女性主义的基调。
影片一开始,就是一个从指缝中观看世界和生活的特写镜头,制造了悬念,并且反复了几次,持续了将近30秒,除了指缝间的一点光亮外,黑暗笼罩了整个镜头,甚至她所看到的父亲和女儿,也是以剪影的形式出现,营造出了阴郁、神秘的气氛和距离感。紧接着,在女主人公艾达心灵的自述里,一开始就说“你听到的不是我口里发出的声音,而是我心里的声音”,连她自己都不能解释自己是因为什么原因失语,“我父亲说这是一种黑暗的技能,终有一天会毁了我。”女主人公冷静、有节奏的陈述语气,仿佛在讲述别人的事情,加重了镜头偏冷的感觉,并设置了悬念。镜头跟着艾达奔走,在介绍她的背景的时候,一直是在树下和屋子里拍摄的,隔离了阳光,更渲染了神秘、阴郁、封闭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世界。
紧接着,当钢琴被遗弃在海滩上的时候,艾达站在山岩上凝望着钢琴,导演先是用一个过肩的推镜头,推镜头本来是一个拥抱的姿态,但是导演并没有把镜头推进近景或者特写,钢琴虽然是画面的中心,但却只占据了画面的一小点,灰暗的大海成了背景,造成空间上的疏离和空旷感。紧接着,导演用了一个二十多秒的长焦镜头,细化了艾达的脸部特写,衬托出艾达对钢琴的至爱程度。但接下来的全景镜头中,艾达在高处凝望,导演没有将钢琴拍摄在画框中,海滩上面一片黑暗,也预示了钢琴最终隐入黑暗的结局。
接下来,导演安排了一个对新西兰原始森林的移动镜头,并且用了蓝色滤镜,使镜头显得更个人化,仿佛艾达的目光要穿越森林看到未来,但森林却无穷无尽,主人公的迷惘、苍茫的心理被细腻地刻画出来。此外,不得不称道麦克#8226;尼曼创作的苏格兰曲调的音乐跌宕起伏,婉转缠绕,配合着镜头的速度丝丝入扣,揪起了观众的心,导演简#8226;堪皮恩如此评价:“我需要一种个人化的声音,需要应该是出自艾达之手的曲子,……我对他的工作非常满意,尤其是他音乐中的激情。”
在艾达第二次看到钢琴之前,经历了结婚。但在镜头里,导演安排了下雨,杂乱的雨声使得影片显得压抑、错杂。为她张罗结婚的女邻居们喧闹的场景和艾达安静的场面的蒙太奇,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艾达穿上婚纱的时候,镜头只给了她一个在镜子中的侧面全身镜头,模糊不清,清晰地表现出她对待婚姻的态度是无所谓甚至不情愿的。婚礼后,艾达撕掉礼服,走到窗前,一个近景到脸部特写的推镜头,然后接上了长达17秒的海边的钢琴,蒙太奇手法的运用告诉观众,在艾达心里面,她唯一牵挂的是钢琴,但钢琴却被困在风浪滔天的大海中,蓝色的冷色调,使得画面显得忧伤、沉重、阴郁。当镜头第二次回到海滩上拍摄的时候,色彩的改变能给我们很直观的认识,就是人物心情的改变。在艾达弹钢琴的时候,她的背景色调开始透出浅浅的绿色和淡淡的红色,显示出人物的欢愉和激动,之前的不愉快一扫而光,生命仿佛又有了生机。而大海的色调也变成了更为温润轻快的乳白色,这时配乐也变得更欢快一点,开始放缓了节奏,没有了影片刚开场的失意和落寞。而当艾达、弗劳拉以及柏恩斯三者的脚步迈向同一个方向的时候,则是交响乐的合奏,预示他们以后结局的美好。
后来剧情发展,艾达爱上了柏恩斯,为了强调主观性,在影片第71分钟,导演用了一个从艾达背后慢慢推进至艾达的后脑,同时又将之作为一个剪辑点,与下一个森林的移镜头用叠画衔接,蒙太奇手法延伸了艾达的目光,也延伸了镜头悠远、深入的表现力,将艾达的哀怨、惆怅表现得淋漓尽致。当摄影机在密林中缓慢摇动时,仿佛进入到了幽暗的艾达心灵深处,茂密的丛林象征了神秘与隐晦,与女主人公本身哑女身份所带来的神秘与惊奇效果化为一体。在影片里,色彩的处理直接是为了主题的表现。在这里,导演再次用了一个蓝色滤色镜来处理新西兰原始森林,加深了森林的黑暗和神秘,使得镜头的主观性和刺激性更强烈,这是作者风格化的处理,运用自然场景,强化了影片浪漫的一面,同时还预示着人性的回归自然。简#8226;堪皮恩本人也承认她的这一运用是为了强调一种更为主观、更为浓烈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