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媳妇:娴静、淳朴、善良、高洁。 俏俊的新媳妇,过门才三天,浑身上下洋溢着喜气。这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善良纯朴,对“同志弟”有着朴素天然的骨肉情深,一旦理解了战争的意义,理解了小通讯员生命的价值,她便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唯一的最心爱的嫁妆敬献出来。 小说写出了她对通讯员的友善、关切、崇敬、痛惜、悼念、歉疚的态度变化,更展示了新媳妇娴静、淳朴、善良、纯真、高洁如百合花一样美丽的人性美。所以,百合花,正是人物纯真、高洁的美好心灵和品格的象征。 我:“我”微微有些女性特有的撒娇,如走不动路啦,主动与小通讯员认老乡啦,甚至带有挑衅性地问他娶媳妇没有等等,表现出一种战争年代思想感情开放的新女性特有的“泼辣”,以反衬小通讯员的外表腼腆淳朴和内心荡漾着对女性的喜悦。 “我”在小说中的作用: 以“我”为视点,娓娓动听地叙述故事,栩栩如生地描绘人物,并从“我”的感情变化中逐步完成人物性格的塑造。“我”是本文的线索人物。 《百合花》的艺术特色(详见教材P39) 关于:独特的女性叙事视角 “我”是个穿针引线的人物,具有强烈的性别意识。作品不仅通过“我”带有女性特征的细微观察,使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跃然纸上,而且,通过“我”富于浪漫气质的想象,使作品充满抒情色彩。 比如:“我”想象的小通讯员在家乡天目山拖毛竹时的情景:“我朝他宽宽的两肩望了一下,立即在我眼前出现了一片绿雾似的竹海,海中间,一条窄窄的石级山道盘旋而上。一个肩膀宽宽的小伙, 肩上垫了一块老蓝布,扛了几枝青竹,竹梢长长的拖在后面,刮打得石级哗哗作响。”语言不多,却充满诗情画意。 新媳妇的形象描写:“门帘一挑,露出一个新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留海。穿的虽是粗布,倒是新的。我看她头上硬挠挠的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的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她听着,脸扭向里 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象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 小战士牺牲后,新媳妇很悲痛。她一针一线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把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盖在小战士身上。作家正是通过这条精心设计和挑选的有着“象征纯洁与感情”的百合花被子,最终完成了自己对战争中的人性美和人情美的歌颂。 思考题 1.阅读作品并重点了解故事情节的安排和重心转移、小通讯员的性格特点、“我”在故事情节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新媳妇对小通讯员态度的变化等。 2.简析《百台花》中小通讯员的性格特点,作者在作品中是如何展示的? A.小通讯员的性格特点是质朴、憨厚、不善言辞,怯于与女性交往,又活泼可爱。 B.作品摆脱了“英雄”概念的束缚,用了较大篇幅写了小通讯员与“我”和新媳妇两位女性的关系。在小通讯员送“我”包扎所的路上,初步展示了他的性格,使得小通讯员腼腆淳朴的个性得以明显展现。向新媳妇借被子的失败,是他性格的进一步展示。作品还通过小通讯员与“我”告别时插在枪筒里的野菊花,生动形象地战士了他活泼可爱的一面。 * * * 百 合 花 茹志鹃 一、作者生平与创作: 茹志鹃短篇小说的取材范围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解放战争年代的斗争生活,如《关大妈》、《百合花》、《澄河边上》、《同志之间》、《三走严庄》等。另一是社会主义时期的生活,主要是大跃进时候的新人新事,如《妯娌》、《春暖时节》、《如愿》、《里程》、《静静的产院》和《阿舒》等。前者重在讴歌根据地人民和子弟兵之间的鱼水关系,革命同志之间生死与共的深情厚谊;后者往往通过对一个家庭内部矛盾纠葛的剖析,为读者描绘出社会主义的新思想、新道德、新风尚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以至人们内心深处引起的微妙变化和巨大影响。虽然茹志鹃的创作有一种日益侧重现实题材的趋向,但正如茅盾在当时就指出的:“作者取材于解放战争的作品更胜于取材于大跃进时期的作品。 茹志鹃写这篇小说时,正是反右斗争后不久,她的家庭成员是这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冷峻的现实生活使她“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那时的同志关系”。她说:“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一刹那里,便能胆肝相照,生死与共。”所以,《百合花》是她“在匝匝忧虑之中,缅怀追念时得来的产物”。 《百合花》受到了茅盾的高度评价,他说“这是我最近读过的几十篇小说中最使我满意也最使我感动的一篇。” 小说描写的是1946年的中秋之夜,在部队发起总攻前,小通讯员送文工团的女战士“我”到前沿包扎所,和他们到包扎所后向一个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借被子的小故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