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刘禹锡诗文中的哲学思想.doc
刘禹锡诗文中的哲学思想
摘要: 刘禹锡是唐中叶优秀的散文作家和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的诗将哲理蕴含于写景状物之中,闪耀着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光辉。
关键词: 刘禹锡 诗文 哲学
刘禹锡,字梦得,唐中叶优秀的散文作家和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的诗熔意境和哲理于一炉,闪耀着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光辉。
一、运用唯物史观看待历史
刘禹锡认为:“天形恒圆而色恒青,周回可以度得,昼夜可以表候,非数之存乎?恒高而不卑,恒动而不已,非势之乘乎?”刘禹锡所谓“数”,是指客观事物恒常的规律性,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基础;“势”指客观事物变化的必然趋势,他以“数”和“势”来解释客观事物的存在变化,“数”与“势”的关系是“数存而势生”,这加深了对偶然与必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关系和作用的理解。
刘禹锡生活在中唐,是赫赫的大唐帝国江河日下、日渐式微的时代。他与王叔文、王?伞⒘?宗元一起领导的“永贞革新”,触犯了专权宦官、割据方镇和士族大官僚们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合力反对。刘禹锡被一贬再贬,在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的巴山楚水间辗转了22年,在贬谪的过程中,他写了很多怀古佳作,密切联系中唐社会现实,总结历代兴亡教训,从历史的演变中认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讽古喻今,为唐王朝提供了历史借鉴,以冀最高统治者革除弊政,永固江山社稷。
《荆州道怀古》作于805年,“南国山川旧帝畿,宋台梁馆尚依稀。马嘶古树行人歇,麦秀空城泽雉飞。风吹落叶填宫井,火入荒陵化宝衣。徒使词臣庾开府,咸阳终日苦思归。”首联“南国山川旧帝畿,宋台梁馆尚依稀”,粗粗两笔就把江山易主、古都破败的景象勾勒出来了。颔联、颈联描述了京畿昔日的繁华和今日的荒凉萧瑟。诗人面对南国山川,缅怀历史往事,惋惜宋齐梁陈几个朝代的灭亡;面对现实斗争,对革新政治的抱负不得施展充满悲愤,对唐王朝岌岌可危的政治局势十分忧虑。
《汉寿城春望》作于刘禹锡被贬朗州期间,“华表半空经霹雳,碑文才见满埃尘。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兴和废不是永恒的、不变的,是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有兴就有废,有废就有兴。如诗中所言:一旦东瀛有变,此地还要成为路津要塞的,正如沧海桑田,世事更迭变迁。“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屡次遭贬,某些小人在宪宗面前煽风点火,宪宗追加了一道命令“逢恩不原”,让他一辈子也很难翻身。诗人深知兴废进退相互转化的道理,他明白老子所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于是他不消沉,不悲观,等待着东瀛有变之时,以实现其“忧国不谋身”的愿望。
《金陵五题》是刘禹锡任和州刺史期间作的一组怀古诗,他以南京五个地名作为诗歌标题写了一组七言绝句,于咏叹六朝的兴亡中,流露出对唐王朝日渐式微的感慨。《石头城》写道:“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时旧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诗开头极力渲染了故国的荒凉,而环绕在石头城周遭的群山依然如故,石头城却空空如也,除了江潮,鲜有问津。石头城的荒芜连无情的潮水都觉得索然无味,只能寂寞而归。今昔之感顿现,读者的凄凉冷落之情顿生。《乌衣巷》写道:“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东晋王、谢两个显赫的大家族居住在乌衣巷的时候,朱雀桥上车水马龙,但在五百年后刘禹锡的诗中,朱雀桥边却野草蓬勃茂盛,甚至还开出了野花。尽管时光过去了四五百年,但是自然的规律不变,燕子到春天依然回来,依然飞回它原来的故巢,原来是寄居在王谢的家里,此时却飞进了乌衣巷的寻常百姓的家。看似描写自然风光,却折射出了时代的变迁,凸显了沧桑之感。
《金陵怀古》作于刘禹锡被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的途中。“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金陵,“中阜龙盘,石头虎踞”,上有“王气”,下靠大江,是六朝形胜之地。然而,天险、“王气”没有挽救任何一个王朝的命运,六朝还是相继灭亡。他告诫唐王朝的统治者,亡国之音尚在耳畔,历史教训不可遗忘,不可重蹈六朝的覆辙。
诗人站在时代的高度,以一个政治改革家和思想家的视角,将现实的感受与历史的沉思结合起来,以历史题材反
映现实内容,寓深刻的哲理于咏诗怀古之中。
二、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刘禹锡在《问大钧赋》中说:“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物壮则老,乃唯其常;否终则倾,亦不可长。”他认为,说运动不息,变化不已,新陈代谢,这是事物的常态。诗人以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客观事物时,注意到矛盾对立及其转化广泛存在,表达了积极向上、奋发不已的精神。他以阴阳、祸福、治乱、否泰、通塞、利钝等矛盾对立的概念来说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种种对立、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