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完善知识结构 学习计划
聚焦,广阅,潜心,严谨,
开学的这一个月使我初步了解了研究生是什么,为什么,应该做些什么。同时也让我看到前面的道路有多长,不是闲庭信步就能踱过的一马平川,而是一座座等我攀越的学术山峰。这样说并非出于畏难情绪,而原因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可以看得更远。因此养成时刻阅读的好习惯是十分必要的,我也做好了这样的准备。
以棍劈盾,不可破之;枪矛刺之,则可洞穿。
以前因为无知者无畏,我只觉得写一篇论文就是写一篇长一点的作文。在旁听了08级研三同学的开题报告会以后我意识到:没有长期持续培养的学术素养,就凭现在一两年临时抱佛脚式的学习思考,想把一些诸如“论中国当下审美文化”、“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研究”这样的课题阐释清楚无异于螳臂当车,不自量力。从导师组对师姐们选题的建议和修改可以看出老师们试图让研究生的研究精力投入点选在一个特定的,相对较小的学术分支或学术现象上。以棍劈盾,不可破之;枪矛刺之,则可洞穿。至于如何选择自己的精力投入点,具体就要靠导师指导,和看研究生个人的学术兴趣和优势之所在,还要考虑导师的研究方向等等多方面具体因素。我的想法是,研究生不一定要到选题时再选题,应当从生活的每时每刻中提炼选题。例如在上中国古代文学课程讲到宋词和音律的关系的时候我想到:
人类认知范围扩大的历史并不是完美的圆形,而是以各大学科为首,分门类地多极状发展。那么,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空隙的补白就成了新的课题。宏观上例如,如何将宋初的文艺发展和经济、宗教、政治发展联系起来,又或者宋代经济繁荣是如何导致婉约风尚的兴起;微观上例如,徐州楚地地方审美文化与安徽桐城派影响下的地方审美文化在过去几百年中的立异,交融,共同成长。这样可供开凿的课题不胜枚举,各学科之间的联系问题应当大有文章可做,我始终认为“化学”这门学科应当命名为“微观物理学”,因为我们所知的化学变化其实就是分子原子级别的物理变化或核物理变化,这就是化学作为单独学科和物理学之间的联系问题。为何皇家科学院院长牛顿勋爵后半生跑去搞了神学?天之大道,殊途同归。
当然,我现在所举的例子和想法仅仅是建立在目前少的可怜的专业知识基础上的,随着今后的不断学习,我对本专业的认识也必定会随之深化。所提出的问题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幼稚。但至少,有了日常的选题积淀,到了真正的选题时有充分的素材也不至于搜肠刮肚了。写文章时肚里空,可比三日不食之感。
以上是我想的学术聚焦问题。
何以高屋建瓴?钢筋为骨,砖瓦成墙。
这一点,道理和上面一样,肚里没货是不行的。但就我所提到的“广阅”,并不是说毫无要求的随便浏览。田崇雪老师说,不能完全凭兴趣阅读,钻研一些本专业的理论著作也是必须的。这就牵扯到如何选择精读书目和泛读书目的问题。
我的想法是,本专业的精读书单徐老师已经给我们开好了,那么多大部头巨著看的就挺吓人。随后的各门课老师也会对我们做出精读要求。这就是我们搭建自己理论研究的筋骨构架了。然则筋骨以内,最终搭建出什么东西还是要靠自己的填充和修改。
针对自己的阅读填充,我的计划是分为两大块,一是中国文艺理论专著,一是西方文艺理论作品。
中国方面以《文心雕龙》 、《诗品》为起始。这两部作品其实我已经觊觎很久了,尤其是文心雕龙,听张玉勤老师讲,再三读之,受益无穷。它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研究的高峰,我大致的浏览了一下,开始是作者的中心思想,即对“道”、“圣”的尊崇,第二部分是古代各种文体的介绍和分析,如骚、诗、乐府、赋、颂、祝、赞等等。刘勰对每种文体做出了自己独到的分析和评议,为总结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和起源做出了巨大贡献。作品的后半段是作者经过对前人文学的深入研究,总结出的文学创作的方法。我觉得这一部分最为精彩。李昌吉老师在课上说,学思不可偏废。如果说前半段是作者对古代圣贤所留著作的鉴学,那么下半部分就是他自己建立在大量学习素材基础上的思想成果,也是本书最难能可贵的地方,需要仔细琢磨。
关于阅读古文籍的方法,由于只阅读文言文比较吃力,我特意上北大文艺学论坛借鉴了一些经验,北师大的老师推荐的方法是先读陆侃如版本或周振甫版本的《文心雕龙译著》。此书我已在图书馆找到,正在研读。
在阅读文雕和诗品之后我想已经基本能预见到要读的书目,如《文赋》、《文选》、《玉台新咏》、《梦溪笔谈》、《沧浪诗话》、《西昆酬唱集《作为意志和表象的天下》《悲剧的诞生》《心理学与文学》荣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