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西游记里的人才观.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游记》中的人才培养观 摘要:《西游记》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其超幻脱俗的风格,引人入胜的神秘色彩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深深地吸引着我们。通过对唐僧师徒几人这几个个性鲜明的主要人物的塑造和刻画,作者吴承恩多少将其对人才观念的理解和人才的诉求糅合进了其著作中。孙悟空的正直敢为,猪八戒的聪慧机灵,沙和尚的埋头苦干和唐僧的知人善用和大局思想都反映出了吴承恩作为作为一名儒家学士的一种积极入世的人才观念。 关键词:西游记 师徒四人 人才观念 一、从“孙悟空”看人才培养观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那呆子一脚翙住他的脊背,两手轮钯又筑。行者见了,大喜道:“兄弟,正是这等!他领了几十个小妖,敢与老孙赌斗,被我打败了,他转不往洞跑,却跑来这里寻死。亏你接着,不然,又走了。”八戒道:“弄风摄师父去的可是他?”行者道:“正是,正是。”八戒道:“你可曾问他师父的下落么?”行者道:“这怪把师父拿在洞里,要与他什么鸟大王做下饭。是老孙恼了,就与他斗将这里来,却着你送了性命。兄弟啊,这个功劳算你的,你可还守着马与行李,等我把这死怪拖了去,再到那洞口索战。须是拿得那老妖,方才救得师父。”八戒道:“哥哥说得有理。你去,你去,若是打败了这老妖,还赶将这里来,等老猪截住杀他。”在西天路上的不断成长,脱离灾瘴,“加升汝职正果,做净坛使者。”常年衣钵谨随身,每日心神不可放。 沙和尚是最踏实,他一路上挑着担儿,扛着兵器,也不与悟空争,也不与八戒吵,做饭、喂马、管理经济,样样工作都做的井井有条。而同时,他也像两位师兄一样,时常受到妖怪的折磨,表现出了坚强的意志,若不如此,他恐怕还是一个连玻璃盏都不能打破的小小的卷帘大将,“加升大职正果,为金身罗汉”?却说那沙和尚提着吊桶,闯进门去,只见那道人在井边挡住道:“你是甚人,敢来取水!”沙僧放下吊桶,取出降妖宝杖,不对话,着头便打。那道人躲闪不及,把左臂膊打折,道人倒在地下挣命。沙僧骂道:“我要打杀你这孽畜,怎奈你是个人身!我还怜你,饶你去罢!让我打水!”那道人叫天叫地的,爬到后面去了。沙僧却才将吊桶向井中满满的打了一吊桶水,走出庵门,驾起云雾,望着行者喊道:“大哥,我已取了水去也!饶他罢,饶他罢!” 妖魔鬼怪何所惧,八十一难只等闲。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纵观整部《西游记》,吴承恩都是用他儒家学士的标准来塑造人物形象、衡量人才的,反映出作者作为儒家学士对于人才的认识,体现了吴承恩的人才观中的主人公在落魄时都选择了蛰伏苦苦等待时机,始终没有放弃入世。唐僧前世乃如来佛祖的第二大弟子,转世为江流儿,从小就入沙门,理佛参禅,至唐王选有大德行的和尚时,“根源又好,德行又高;千经万典,无所不通;佛号仙音,无般不会”“左僧纲,右僧纲,天下大阐都僧纲”。唐僧成了李世民巩固李氏江山辅佐唐王陛下的栋梁之才。而这样的设计也正体现了吴承恩积极入世的人才观。猪八戒与沙僧触犯天条被贬下界,福陵山云栈洞八百里流沙河蜇伏。后经观音点化,二人心期待第二次入世机会的到来。当唐僧西进时,二人便忠心皈依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塑造也反映了吴承恩的人才观。 另外,《西游记》其他人物也体现了作者的人才成长观。玉皇大帝“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五千六百年。”才得享如来佛祖是在雪山顶上修成丈六金身,中虽未明确写出其修炼的艰辛,但我们从他的佛尊身份就可以看出他经历过常人难以承受的挫折。 不经历风雨,不能见彩虹,不经历挫折,不能够坚强,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反映出来的人才成长观符合儒家思想,是积极进步的,这种人才成长观仍有其现实意义。识人重才、礼贤纳士,这是贯穿《西游记》这部小说的人才思想,也是其人才观的核心。另外,《西游记》还蕴藏着这样一种思想:要善于培养人才。这不仅给统治者开拓获得人才的思路,也给真心举荐的臣子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可能。《西游记》在人才培养上体现的思在今天看来也借鉴价值。 吴承恩西游记陕西旅游出版社2006. [2] 李宇林.从西游记的人物形象塑造看吴承恩的人才观[J].运城学院学报.2004,22(6). [3] 王超.吴承恩的人才观与用人思想[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9(2). [4] 陈德林.《西游记》里的人才观.[J].施工企业管理.2009(9). [5] 李锋.解读《西游记》中蕴含的人才观[J].甘肃科技纵横.2010.39(1). [6] 武影.论《西游记》的人才观[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25(4). [7]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