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集体备课
主备人:杨玉琪 审核人:初二语文备课组学习目标: 1、 用普通话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领悟文意。 2、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方法。 3、 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4、 学习闻一多敢说敢做,言行一致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 重点: 1、 正确流畅、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学习闻一多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难点: 1、 理解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方法。 2、 理解本文的语言特色。1、了解作者:本文作者是???????????,他是近代著名??????? ???。 2、文中的闻一多先生是近代著名???????????、?????????。他的代表作有,《????????》、《???????????》,因痛斥国民党特务暗杀民主战士李公朴的无耻行径,在昆明惨遭杀害。 3、给下列生字词注音释义 衰微:????????????????????????????????? ?赫然(???): 迭起(???):???????????????????????????? 高标: 锲而不舍(????):???????????????????????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潜心贯注(????): 心会神凝:???????????????????????????? ??迥乎不同(????): 一反既往:?????????????????????????????? 慷慨淋漓(????)(????):
气冲斗牛(????):
4、听朗读录音,并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试着读一读。
一、 导语。 教师:播放《七子之歌》,学生可跟唱,创造情境。(学生熟悉此歌,由此可猜到作者,教师也可随机提问。)?? 这首歌的作者是闻一多先生,他是近、现代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他有强烈的爱国热情,是一位为人所敬的民主战士,他敢作敢为,言行一致。现在我们学习臧克家写的一篇文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理解他的精神品质。闻一多,原名闻家骅,又名多、亦多、一多,字友三、友山。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诗人和学者。新月派代表诗人,《红烛》作品主要收录在《闻一多全集》中。
闻一多“醉书”。
闻一多新婚那天,亲友纷纷前来贺喜。好久了,还不见新郎,大家以为他更衣打扮去了。当迎亲花轿快到家时,人们才在书房找到他,原来他仍然穿着旧长袍在看书。家里人说他一看书就“醉”。
1930年秋,闻一多受聘于国立青岛大学,任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当时的青岛是一个殖民统治影响相当严重的海滨名城,日本人在此气焰嚣张,为非作歹。曾有青岛大学学生在海滩上无端被日本浪人打得遍体鳞伤,日本浪人反把学生送到警察局扣押。警察一面向日本人谄笑,一面打电话指责校方放纵学生。闻一多闻而大怒,一面大声疾呼:“中国!中国!你难道亡国了吗?”一面找校长评理。在闻一多和学生们的强烈抗议下,警方不得不释放学生。1932年,南京国民党政府和山东地方势力的争权夺利斗争延伸到青岛大学内部,派系纷争,风潮迭起,闻一多受到不少攻击与诽谤,被迫辞职。
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当时的中文系主任为朱自清,闻、朱两位诗人兼学者,开始论学共事,并且成为挚友。除任清华教授外,闻一多还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艺专等校兼课,学术上也从唐诗的研究上溯到先秦两汉诗歌的研究,重点开拓了《诗经》与《楚辞校朴》的研究领域。抗日战争爆发后赴西南联大任教授,积极参加爱国民主斗争。
1938年9月28日,日军飞机第一次空袭昆明,闻一多在空袭中头部受伤。为了安全,他一家于1940年底搬到北郊的大普吉镇,遂后又搬到陈家营。就是这时,华罗庚的住所被日机炸毁。闻一多听说后,立刻把华一家接到自己的房子同住。闻一多租住的是二楼正面和一侧屋。华罗庚一家来后,闻一多在正面最大的一间房子中间挂上一块布,一分为二。这样,闻家八口与华家六口便开始了朝夕相处的“隔帘而居”生活,不但闻与华成为忘年之交,连孩子们也成了好朋友。
后来,华罗庚还写了首诗记载这段共同的生活:
挂布分屋共容膝,岂止两家共坎坷;
布东考古布西算,专业不同心同仇。
作者介绍?? 臧克家,诗人。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并目睹农民的苦难生活,引起他深切的同情,这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初步奠定了基础。1926年秋到武汉,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大革命失败后,受国民党当局迫害,四处逃亡。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1948年由于国民党的迫害,逃亡香港。1949年3月回到解放后的北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