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1) 症状 心动过速突然发作、突然终止。由于发作时心房与心室收缩不协调,引起心室充盈减少,心排血量降低,可出现头晕、乏力、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等。原来的心脏情况越差,心动过速发作时频率越快、持续时间越长、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也越大,常引起休克、心功能不全。 (2) 体征 1) 心律轻度不齐,频率多在150~200次/分。 2) 第一心音强度轻度不一。 3) 脉搏细弱快速。 4) 持续发作时常有休克或心功能不全的体征。 (三) 心电图特点 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1) 房性P′波,频率多在160~250次/分,节律规整;P′波可重叠于前一心动周期的T波内,不易辨认;如为房室交界区性则为逆行P′波,可出现在QRS波群之前或QRS波群之后、也可埋在QRS波群之中。 Ⅰ Ⅱ V1 V6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2.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1) 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间>012秒,频率150~200次/分。 (2) R-R间期轻度不齐,可相差0.02~0.03秒。 (3) 窦性P波与QRS波群无关,窦性P波频率较QRS波群频率慢。 (4) 偶尔可产生心室夺获或心室融合波(为其特征)。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第五节 心 房 颤 动 心房颤动是由心房的异位起搏点极快而不规则地发出冲动,每分钟达350~600次/分,而心室只能接受一部分由心房传下的冲动,故心室率常在110~160次/分,节律不规则。是仅次于期前收缩的常见快速性心律失常。 (一) 病因 1.绝大多数发生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病人,以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最为常见,其次是冠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也可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预激综合征等。 2.药物作用 常见于洋地黄中毒。 3.其他 如胸腔或心脏外科手术、心导管检查等。 4.极少数病人可能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 (二) 临床表现 1.症状 取决于心室率的快慢,心室率不快者症状可不明显;心室率较快者,可有心悸、胸闷、气促、心前区不适、乏力、头晕等症状;严重者可致晕厥、急性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绞痛;部分血栓脱落可引起体循环动脉栓塞,其中以脑栓塞最为常见。 2.体征 (1) 心律绝对不规则。 (2) 心尖区第一心音强弱不等。 (3) 脉搏短绌。 (三) 心电图特点 1.窦性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间距、形态均不 一的心房颤动波(f波),频率350~600次/分。 2.R-R间距绝对不等。 3.QRS波群及T波基本正常;若伴有室内差异传 导,QRS波群可发生宽大畸形。 心 房 颤 动 第六节 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是指冲动在心房向心室传导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障碍。按其阻滞程度可分为三类:①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指传导时间延长;②第二度房室传导阻滞,指心房冲动有部分不能传入心室(心室脱漏);③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或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指全部心房冲动不能传入心室。 (一) 病因 1.生理性 正常人或运动员可发生一度或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关。 2.病理性 多见于各种心肌炎、冠心病(尤其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肌病、风湿性心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 3.药物作用 洋地黄、奎尼丁、普鲁卡因胺等。 4.其他 如白喉、流感、高血钾、低血钾、心脏直视手术等。 (二) 临床表现 1.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多无自觉症状。 2.第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室脱漏偶尔出现时,病人多无症状或偶有心悸;如心室脱漏频繁而致心室率很慢时,可有头晕、乏力、胸闷,听诊可有心音脱漏。 3.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可有头晕、胸闷、活动时气促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心绞痛、心力衰竭、阿-斯综合征,甚至可致猝死。体检时发现心律规则,心率25~40次/分,第一心音强弱不等,有时特别响亮,称为“大炮音”。由于心室舒张期充盈量及心搏量增大,脉压较大,可有水冲脉。 (三) 心电图特点 1.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1) P-R间期延长,超过0.20秒。 (2) 每个P波后均有QRS波群。 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2.第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1) 莫氏Ⅰ型(文氏现象) 1) 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一个P波受阻不能下传心室。 2) R-R间距进行性缩短,直至一个P波受阻不能下传心室。 3) 包含受阻P波在内的R-R间期小于两个正常窦性P-P间距之和,如此周而复始。脱漏比例最常见为5∶4、4∶3或3∶2等。 莫氏Ⅰ型(文氏现象) (2) 莫氏Ⅱ型 1) P-R间期正常或延长但固定不变。 2) QRS波群按比例脱漏。脱漏比例可为4∶3、3∶2、2∶1等。 莫氏Ⅱ型房室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