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84治未病传统技术操作规范.doc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84治未病传统技术操作规范

长春市南关区中医医院 “治未病”服务技术操作规范 一.针刺 1.体位选择: 患者体位选择原则是要有利于腧穴的正确定位,便于针灸的施术操作和较长时间的留针而不致疲劳。刺时常用的体位,有如下几种: (1)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2)侧卧位:适宜于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和上、下肢的部分腧穴。? (3)伏卧位:适宜于取头、项、脊背、腰尻部腧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 (4)仰靠坐位:适宜于取前头、颜面和颈前等部位的腧穴。 (5)俯伏坐位:适宜于取后头和项、背部的腧穴。 (6)侧伏坐位:适宜于取头部的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 2.消毒: 消毒针刺前必须做好消毒工作,其中包括针具消毒,腧穴部位的消毒和医者手指的消毒。消毒的方法如下: (1)针具消毒:我们采用天津华鸿医材有限公司生产的“华佗牌”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 (2)腧穴的消毒:我们一般采用75%酒精棉球。由腧穴部位的中心向四周作环状消毒。或先用25%碘酒棉球拭擦,然后再用75%酒精棉球涂擦消毒。当腧穴消毒后,切忌接触污物,以免重新污染。 (3)医者手指的消毒:在施术前,医者应先用肥皂水将手洗刷干净,待干后再用75%酒精棉球擦拭即可。施术时医者应尽量避免手指直接接触针体,如必须接触针体时,可用消毒干棉球作间隔物,以保持针身无菌。 3.操作 一般应双手协同操作,紧密配合。 (1)爪切进针法:左手所刺部位或辅助针身,故称左手为“押手”;右手持针操作,主要是以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其状如持毛笔,故右手称为“刺手”。刺手的作用,是掌握针具,施行手法操作。进针时,运指力于针尖,而使针刺入皮肤;行针时便于左右捻转,上下提插或弹震刮搓以及出针时的手法操针的进针。 (2)夹持进针法(又称骈指进针法):夹持进针法是指用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3)舒张进针法:舒张进针法是指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部位腧穴。 (4)提捏进计法:提捏进针法是指用左手拇、食二指将针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等。 4.留针 将针刺入腧穴行针施术后,使针留置穴内,称为留针。 留针的目的是为了加强针刺的作用和便于继续行针施术。一般病症只要针下得气而施以适当的补泻手法后,即可出针或留针10~20分钟;但对一些特殊病症,如急性腹痛、破伤风、角弓反张、寒性、顽固性疼痛或痉挛性病证,即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有时留针可达数小时,以便在留计过程中作间歇性行计,以增强、巩固疗效。 5.出针 在行针施术或留针后即可出针。 出针时一般先以左手拇、食指按住针孔周围皮肤,右手持针作轻微捻转,慢慢将针提至皮下,然后将针起出,用消毒干棉球揉按针孔,以防出血。若用除疾,开阖补泻时,则应按各自的具体操作要求,将针起出。出针后病人应休息片刻方可活动,医者应检查针数以防遗漏。 6.禁忌症与注意事项 (1)禁忌症 ①患者在过度饥饿、暴饮暴食、醉酒后及精神过度紧张时,禁止针刺。 ②孕妇的少腹部、腰骶部、会阴部及身体其他部位,针刺后会产生较强针感的穴位(如合谷、足三里、风池、环跳、三阴交、血海等),禁止针刺。月经期除治疗月经疾病,均禁止针刺。 ③患者严重的过敏性、感染性皮肤病者,以及患有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 ④小儿囟门未闭时头顶部禁止针刺。 ⑤重要脏器所在处,如胁肋部、背部、肾区、肝区不宜直刺、深刺;大血管走行处及皮下静脉部位的腧穴如需针刺时,则应避开血管,使针刺斜刺入穴位。 ⑥对于儿童、破伤风、癫痫发作期、躁狂型精神分裂症发作期等,针刺时不宜留针。 (2)注意事项:在针刺治疗过程中,由于患者心理准备不足等多种原因,可能出现如下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①晕针:晕针是针刺治疗中较常见的异常情况,主要由于患者心理准备不足,对针刺过度紧张,或者患者在针刺前处于饥饿、劳累等虚弱状态,或患者取姿不舒适,术者针刺手法不熟练等。如患者在针刺或留针过程中突然出现头晕、恶心、心慌,面色苍白,出冷汗等表现,此时应立即停止针刺,起出全部留针,使患者平卧,闭目休息,并饮少量温开水或糖水,周围环境应避免噪杂。若症状较重,则可针刺人中、内关、足三里、素髎等穴,灸百会、关元、气海等穴,促其恢复。经上述方法处理后如不见效并出现心跳无力,呼吸微弱,脉搏细弱,应采取相应急救措施。 为了防止晕针,针刺前应先与患者交待针刺疗法的作用,可能出现的针感,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对于过度饥饿,体质过度虚弱者,应先饮少量水后再行针刺;对于刚从事重体力劳动者,应令其休息片刻后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