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学阅读课语言品味及应用
小学阅读课语言品味及应用 【摘 要】文本的内涵相当丰富,怎样从众多的点中选出适宜的教学内容,是困扰许多一线教师的难题。本文旨在从语言的角度思考小学阅读课的“语文”教学,如何谈谈引导学生品味语言
【关键词】品味语言;习得语言;表达方式
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就是说文本的内涵相当丰富,不同的读者能读出不同的情味和意蕴。但对于语文教师来说,一篇课文可以教的东西越多,教师在选择内容时越是无所适从,怎样从文本中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是一线教师关注的焦点。王荣生教授在《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中明确指出:一堂好的语文课,在我们看来,主要的标志是教学内容正确并使学生有效地获取相应的经验。在这样的前提下,课堂组织散漫一点,教学中出现一些弯路插曲,都是常态,无伤大雅。并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提出一堂语文“好课”的最低标准――教师知道自己在教什么:1、教师对所教内容有自觉的意识。2、所教的是“语文”的内容。3、教学内容相对集中
依据王教授的理论,我们不必面面俱到地教教参上的内容,在小学阅读课堂可以选择相对集中的“语文”的内容,如语感的培养、情感的熏陶、语言的积累品味与运用等
浙派名师王崧舟说过:“用生命去挖掘敲打文本中的一个词、一个句子、一个片段,开掘言语的多层内涵,并将自己的感悟与他人的观点融会贯通,然后走向课堂,课堂就会精彩不断。”王老师强调开掘言语的多层内涵,也就是要学会品味语言,感悟文字的魅力
(一)有规律的语言现象就是指体现汉语表达规律的语言形式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规律的语言现象有许多,作为语文老师,就要善于发现或挖掘,引领学生去仔细品味。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花钟》第一自然段:
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放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短短的几行文字,不说别的,仅就“时间”的写法来说,就有几点有规律的语言现象值得我们注意:一是按时间顺序写,使我们形象地想象成“花钟”的开放;二是有的用整点,而有的用上了“左右”,使表达更加准确;三是表示时间的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灵活――有时在句首,有时在句中。通过以上语言的学习,可以掌握汉语表达的许多规律
(二)“陌生化”的?Z言现象是指有别于一般规律的独特的语言现象。同样的意思,遣词造句不同、表达方式不同,它所承载和透露出来的情味和意蕴也就不同。所以,我们在钻研教材的时候,应该特别留意那些形式独特、与众不同的语言现象
(1)关注独特的语言形式
比如,《慈母情深》一课,写到在工厂见到母亲的时候,作者对母亲的神态举止有这样一段描写: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王崧舟老师在解读时首先关注这段文字独特的语言形式:一个是“我的母亲”出现了三次,另一个就是“我的母亲”是后置的。按照一般的表述,这段话可以这样写:“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那么,这两种写法,它们有什么不同呢?通过细读品味,我们不难发现,第一种写法,向我们传递着这样一些浓郁而沉重的味道:
第一,缓慢的节奏感。(这种写法仿佛就像电影中的一个慢镜头。母亲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神情,都深深地印在了儿子的眼中、乃至心中。)
第二,艰辛的形象感。(母亲因为长久伏案劳作,要一下子直起背、转过身,是很艰难、很酸疼的。她也只能慢慢直起背、转过身,这就从另一个侧面烘托出母亲挣钱的辛劳和不易。)
作为老师,引领学生通过两种写法的比较,从语言文字入手,可以更好更深地进入文本的内涵世界,走进作者的心里:正是第一种写法,强调了母亲的动作,突出了母亲的神情是如此憔悴,干活是如此辛劳,环境又是如此恶劣。这和平日里母亲的形象有着天壤之别,从而作者感到了深深的震撼
(2)关注独特的表达方式
文章的表达方式是作者潜心构思的结果,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要用自己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包括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怎么说,作者一定是经过自己的思考的,多是故意为之。我们在解读文本的时候,应该特别留意那些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
比如,辛弃疾的《清贫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首词表达方式的独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呢?通过我们仔细的品味和琢磨,我们不难发现,和一般词作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表达方式不同的是通篇采用白描的手法勾勒了一幅清新和谐的村居图:金色的暖阳,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