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口传统民居建筑特色及再利用探究.doc

嵩口传统民居建筑特色及再利用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嵩口传统民居建筑特色及再利用探究

嵩口传统民居建筑特色及再利用探究   【摘要】 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嵩口传统民居在平面布局、构造做法、建筑造型与装饰等方面的特色,强调了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天人合一的传统建筑智慧,同时也呈现了多元交融的商业文化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政府为引导、多方共同参与、上下合力的古民居再利用策略 【关键词】 嵩口传统民居;建筑特色;再利用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乡愁”“乡建”等字眼不时跃入眼帘,各行各业都将关注点从城市转向乡村,纷纷为乡村的发展出谋划策。但大都以自上而下或“他者”的姿态主导乡村的发展,难免流于模式化,容易陷入窠臼,缺乏对各个村落本体特征与价值的细心梳理,漠视村落主体(村民)的需求,村民往往处于“失语”状态,这样的乡建难收其效。因此选取典型个案深入剖析并提出解决之道显得尤为必要 嵩口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地处永泰、仙游、德化、尤溪、闽清五县的结合部,大樟溪流经嵩口,形成了天然的水运码头,历史上水陆交通极为便利。自宋以来,嵩口交通枢纽与商贸重镇的中心地位逐渐形成,也因此成为永泰县最早的两个建制镇之一。尽管随着城镇化的进程,许多建筑被淹没在了历史的洪流中,但千百年凝结的古韵不散,目前还有100 多座气势恢宏、古色古香的传统建筑保留下来,建筑类型十分丰富,功能齐全,古建筑专家和文物专家称赞其建筑“品种之多,数量之众,保存之好,艺术之高,堪称奇迹”。其中数量最多、最能体现其建筑特色的当属古民居建筑群,传递着“富在深山”的嵩口传奇 一、嵩口传统民居建筑特征 (一)平面布局合理,功能完善 嵩口现存的民居平面形制主要有堂横式、廊院式、寨庐式、街屋与吊脚楼等几种 1.堂横式 嵩口的大型民居多采用这种布局方式。中轴线上的建筑通常由下埕、下堂、天井、正堂(主座)、后阳沟与后座组成。下埕外围以低矮的围墙,围墙中开独立的小门楼,一般偏于一侧,避免与中轴线处在一条直线上,符合风水中避煞的要求,也有助于保护主人的隐私,使得建筑形成了曲折有致的入口空间,也营造了一种庭院深深的感觉。垅口祖厝的入口空间设计成鹤形弄,以小门楼与垅口书斋象征鹤头与鹤嘴,二者之间有一条长约135米、宽约2.5米的小弄蜿蜒曲折延伸至祖厝门口,象征长长的鹤脖子,饶富趣味 嵩口大型民居面阔较大。下堂一般面阔7间,当心间作为门厅,中设屏门;次间、稍间与尽间均面向前后天井开隔扇门或窗,采光通风良好。主座正堂面阔7间(8扇架),进深8-9柱。明间最为宽敞明亮,次间和稍间其次,次间前一般留出轩廊空间,立面开4扇隔扇;稍间则面向轩廊侧面开4扇隔扇,形成了宽敞的厅堂轩廊空间。两端的尽间面阔较小,一般为外廊,与后廊贯通,2层也有三面环廊,整个主座建筑形成四面环廊的格局,规格形制较高,还在主座的外围形成另外一条完整的交通流线,家中的女眷不必经过主厅堂就能连通前后,深合主次有序、内外有别的儒家伦理规范。而且稍间都面向外廊开门窗,每个房间的采光通风都比较好,十分宜居。这种做法与福州其他地区的民居大相径庭 正堂明间一般作为厅堂使用,是全宅最重要的仪礼空间。清早期的民居在厅堂后部下金柱之间设太师壁,太师壁两侧开“太平门”,将空间分隔为前厅与后堂,前厅进深大,是主要的待客、婚丧、祭祀以及家庭聚会的空间;后堂进深较小,一般作为老人去世后停棺之处,被称为福堂,太平门平时很少开,在丧事中才用。就算开,一般也只开太师壁左侧的门,被称为“生门”,右侧的被称为“死门”,棺材一般从这扇门出去。清中后期的民居厅堂将太师壁前移到上金柱之间,但太平门依然保留在下金柱的位置,太平门与太师壁之间形成一个直角的耳门,平日只走耳门,太平门不开。[1]89这种厅被称为进屏厅,从前堂望不到后堂,保持了后堂的私密性。同时也在太平门与太师壁之间形成了一个夹堂空间,用于存放祭祀的物件等 大型民居在主座两侧还设有2层的横厝,面向主座开门窗,上下2层都设有前廊,个别讲究的人家会在横厝前半部分设一个小三合院,与主座同向,伸出于下堂之外,作?槭樵夯蚱?厅。横厝(无横厝则为山墙)、后座与主座之间隔以宽1.5-3米不等的阳沟,形成“∩”形,一直通往民居正面围墙下的排水口,将主座正堂、撇舍、下堂等空间包围在内。阳沟中铺设鹅卵石,是民居最重要的排水通道。阳沟上每隔一段距离做过水廊或过水屋,将主座、后堂、横厝(或山墙)联系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无论晴雨,都可以不受淋晒。过水空间前后通敞,有穿堂风穿过,也是夏天纳凉的一个好去处。这种空间布局既有福州民居的特点,又结合了闽南民居的空间做法,体现了嵩口民居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建筑特色 一些大型民居在此基础上,通过共用阳沟与过水屋联系成一个既隔又连的空间,比如垅口厝,就将祖厝、和也厝与宴魁厝连成一个庞大的建筑组群。还有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