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互动在高中英语课堂中调查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师生互动在高中英语课堂中调查探究

师生互动在高中英语课堂中调查探究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新课标的逐步实施的过程中,课堂师生互动历来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要想打造高中英语的高效课堂,就要重视激活课堂气氛,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没有互动,教学就完全失去了意义。基于此,本研究查阅和借鉴了国内外关于师生互动的研究成果,选取齐齐哈尔市某高中的高一年级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进行调查分析,以此了解高中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现状,为新课程改革中倡?У挠行?师生互动提供相关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课堂师生互动;新课标;高中英语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7)04 ― 0168 ― 03 英语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载体和交际工具。心理语言学的研究表明,人们主要通过互动或沟通掌握语言。因此,有效的师生互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语言输出能促进学生的交际能力,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外语技能,从而达到理想的外语教学效果,所以如何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新课程标准对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的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帮助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新课程标准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教学过程不再被看作是一个纯粹的给予和接受的静态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的沟通过程。实施有效的师生互动不仅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也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师生互动的含义与类型 1.师生互动的含义 互动的概念首先是由美国社会学家乔治.赫伯特.米德(Mead, J.H)提出的。在他看来,个人、自我、社会均产生持续不断的对话与交往,人类的交往是通过有意义的动作,即有别于非人类的自觉的意识影响下实现的。他对交往的分析,是从“手势”(或动作)这一概念开始的。动作被行为者赋予了意义,手势也就变成了符号(symbol),符号的互动正是人类行为的本质特点(郑金洲,2005) Brown H. D(1994)指出互动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交流感情,传递信息,从而对他人产生影响 Allwright(1984)认为师生互动在语言课堂中是最基本的,所有的互动过程都是人与人之间的生动的交流 佐斌(2002)进一步明确了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广义上,无论是发生在师生群体,或个人之间,是在教学情境或社会背景下,师生互动是教师与学生所发生的交互关系,所导致的心理和行为上的变化。狭义上,教学情境中的师生互动是指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或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 狭义的师生互动是本研究所推崇的。所谓的课堂师生互动是指在师生之间通过对话或交流的方式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吴康宁,1999),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互动中的主体是教师的和学生,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互动活动,第二,课堂师生互动的目的不仅是沟通,而且有助于带来二者的发展,特别是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和个性发展 2.师生互动的类型 吴康宁(1999)根据教师行为对象划分为三种类型:(1)师个互动,即教师行为指向学生个体的师生互动。具有预期目的与明确对象的师个互动行为常表现为提问与应答、要求与反应、评价与反馈以及个别辅导、直接接触等。(2)师班互动,即教师行为指向全班学生群体的师生互动。学生此时认为,自己对教师行为反应是群体反应的一部分,而不是区别于他人的独立个体行为。(3)师组互动,即教师行为指向学生小组的互动,是教师针对学生小组群体而进行的讲解、辅导、评价等。在我国目前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类型中,师班互动和师个互动是主要形式 实际上,一个有效的师生互动是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相互尊重,相互了解,共享资源和经验,相互鼓励,共同发展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0世纪初,美国社会学家米德是第一个研究出了符号互动论,他认为人与人的交往是基于有意义符号的互动的基本过程。渐渐地,许多学者和研究人员也进行初步的探索并进行相关研究。美国社会学家布鲁纳(1973)根据米德和布鲁默的研究在《人与社会》一书中正式提出了符号互动论。它阐述了人与社会的关系,解释了人的发展,分析了社会的建设与评价机制。符号互动论包含了四个基本观点,首先,互动是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奠定了社会生活的基础;第二,符号是人类互动的媒介;第三,人的灵魂和自我是互动的产物,最后,互动使社会转型成为可能。自20世纪90年代以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