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抗日战争时期赤水河盐运航道浚治工程述论
抗日战争时期赤水河盐运航道浚治工程述论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由于东部盐区沦陷,川盐运销对西南大后方稳定具有特殊意义。为解决川盐运销的主航道之一――赤水河盐运航道不畅问题,在导淮委员会直接领导下,赤水河工程局利用有限的资金,克服了水利工程技术落后及工具、资料匮乏等困难,于1942-1945年间对赤水河盐运航道中的险滩、浅滩及纤道等进行了浚治。此次浚治极大改善了赤水河盐运航道,对满足贵州等地食盐市场需求起了一定作用。该工程作为抗战时期西南最大的水利工程,为新中国成立后的航道治理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导淮委员会 赤水河盐运航道 浚治
中图分类号:U61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6-0086-03
在抗战初期沿海盐区沦陷后,产量居全国第二位的川盐在贵州等西南地区国计民生中尤显重要。抗战初期,为满足军需,民用国民政府一方面利用内迁的劳动力和技术设备改进川盐生产;另一方面在金融、税收、运输等领域加强了控制、引导。到抗战相持阶段,由于西南地区大量青壮年男丁被征募从军和战时服务,使川盐运输人力不敷,加之赤水河等盐运航道不畅等原因,使黔、滇、渝等地市场盐价暴涨,严重影响着大后方稳定。为解决川盐运输阻滞问题,1942-1945年导淮委员会①主持了赤水河盐运航道的浚治工程。该工程作为战时西南地区最大的水利工程,在西南水利工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②本文在搜集散轶的相关档案文献等资料的基础上,对工程始末进行了系统梳理
一、抗日战争爆发前赤水河盐运及河道状况
(一)抗战前赤水河盐运
赤水河源于云南省镇雄县,东流约300公里后至贵州省仁怀茅台村折向西北流行约150公里到赤水县城,由此向北至四川合江县城汇入扬子江。该河全长500余公里。自明代始,赤水河贵州茅台至四川合江段约200余公里的河道为川盐运黔主航道之一,由于该段河道有众多山溪汇入,雨季山石被冲入河床,造成河道乱石壅塞,加之水位巨大落差,形成该段河道滩、险众多,盐船失事屡见不鲜,且该段多段航道盐船需卸载后,人力盘驳,盐运量受到极大限制
1935年国民政府开始直接控制贵州省政,仍维持川盐在黔销售区,但鉴于“黔岸距离职署较远,而区域辽阔,销额甚大,加以商情复杂,邻盐窥伺”,故四川盐运使所辖驻黔税警和黔岸督销缉私局专门负责打击滇、粤、淮盐商,以保证川盐在黔销售。如:1937年初,驻黔税警等在兴义各县缉获大批滇盐,肃清盘属销岸,致永岸旧积盐引销售一空;仁岸之盐销亦大畅。在天柱属瓮洞、达口缉获之淮盐,虽经湘岸稽核处滇商发还,但严守雷池,不容其进越一步。到抗日战争爆发后,除黔南8县(锦屏、黎平、永从、下江、榕江、独山、三合、荔波)系粤盐销区与川粤合销区外,其余概属川盐专销之区,食盐人数达千万,兵燹之余亦不下900余万,川盐在贵州食盐市场继续占据主导地位。[1]1942年前,由于黔岸各运销商运输艰困,运费巨大,销量最多的仁岸之盐因赤水河合江至茅台间航道不畅,且“商船手续之繁,盐斤折耗之大,固不仅运费之多,运期之久”,难于满足战时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其运输状况详见表1
鉴于赤水河盐运航道不畅,导致盐运量不能满足需求的现实,1939年贵州省盐务处提请国民政府盐务总局转呈财政部要求设法治理。同年秋,国民政府经济部准财政部咨请,饬黄河水利委员会派队查勘,制定浚治方案。9月,该委员会组织两设计测量队开始测量赤水河水文和地质[2],并在测量基础上编订了《赤水河航道工程整理计划》。到1941年,国民政府的后方财力、物力更加困难。为稳定大后方,浚治赤水河航道以增加川盐运量更为亟须。故1941年12月导淮委员会奉国民政府行政院水利委员会命令,设立赤水河工程局负责实施浚治工程。经筹备,该局设于四川省合江县九支乡,后为便利工程实施,又先后在复兴场、猿猴镇、坛子口分设3个工务所负责推进各段工程,还在合江设置了办事处专司转运物料器材之责。 [3]该局成立后,几经勘测研究,并参照黄河水利委员会拟定的工程计划及该局勘测结果制订《赤水河航道工程施工计划》,开始按计划分期、分段施工
(二)浚治前的赤水河盐运航道
1942年前,赤水河盐运航道各段状况又极复杂。由于赤水河沿岸多极易崩裂的红色砂岩及石灰岩,河床纵陡,上游洪水期与枯水期水位落差亦达20余公尺。?河每年1至3月和11月至12月为枯水期,其余各月水位不定。根据赤水河各水文观测站记录,古蔺的赤水河镇最小流量为15立方公尺/秒,赤水县城为60立方公尺/秒,洪水期水流量约为13000余立方公尺/秒。上述地形及水流状况导致赤水河自发源地至贵州仁怀县茅台村的上游河道不通航,故赤水河盐运航道为茅台以下的下游水道,且下游各段航道多滩、险严重阻碍着盐运船只
纵览赤水河盐运航道,自茅台以下有200余处大小滩险。全部险滩大致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