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西红柿圆了乡亲致富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有机西红柿圆了乡亲致富梦

有机西红柿圆了乡亲致富梦   近日,在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张营镇仲楼村返乡创业青年刘强的家里,笔者看到十多名农民聚集在一起,谈论2016年脱贫致富的诀窍 要想脱贫快致富,信息行情是关键。2016年初,刘强在网络上看到一条西红柿一年两种两收的技术信息。大受启发的他,想到乡亲们守着大好的土地,却还有人过着穷日子,心里很不是滋味。当时就萌发了“带着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念头。于是,他积极联络地方政府,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土地托管等方式, 建立了有着“山东第一棚”美誉的百蔬园,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一年两种两收的西红柿“连体百蔬园” 创业惠乡亲,走出扶贫路 在百蔬菜园建设初期,刘强便联系村“两委”,把种植基地里的土地分包给了村里的贫困户和家庭生活困难的人。承包的村民只要负责日常除草、翻地打理即可,每月可挣到一些管理费。承包时,优先录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其次录用入股农户。把技术教给乡亲们,大家携手努力保证好收成,按月发给大家工资。村民们笑着对笔者说,种地还给咱发工资,以前哪有这样的好事啊! 今年55岁的贫困户季秋兰,来自该镇的殷垓村,以前她都是靠在村周边做些零散手工活挣钱供儿女上大学,大半年也挣不到两千块钱,还不够两个孩子的学费。百蔬园建成后,村里推荐她来这里工作,听说包一亩地种一个月能给1300元,季秋兰一下就包了三亩地。现在她不仅可以每个月给两个孩子寄生活费和学费,自己的日子过得也不像以前那么紧巴巴了 临近中午下班时,正在采访的笔者遇到了赶着回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汪雪玲,她告诉笔者,得回去照顾儿子吃饭。原来, 汪雪玲今年26岁的大儿子从小就患有脑瘫,生活不能自理。之前家里有4亩地,又要照顾孩子,又要干农活,根本忙不过来。孩子一个月光吃药打针就要五六百块,没有办法,小儿子初中毕业就跟着村里的大人外出打工了。现在,她在合作社种了几亩地,孩子父亲平时出去收?U品,夫妻两个人时间虽然紧张了一些,但是也能轮流着照顾孩子,收入上去了,孩子的医药费也不是问题了,她还想着过段时间多包些地,多攒些钱,带孩子去大医院好好治病 用心巧经营,脱贫不是梦 西红柿创丰收,拆散了老太太、媳妇的麻将桌。到了西红柿丰收季节,采摘需要大量务工人员,张营镇主要负责人就近组织本村贫困户去百蔬园采摘,每日工钱50元,做到日发日清。马庄村66岁的农妇马艳春说:“往日在家打麻将还输钱,儿媳妇也抱怨,和自家的儿媳妇三天两头闹翻脸。自打2016年6月百蔬园招用务工人员以来,俺每天来打工,可以挣到50元,回到家给孙子孙女买吃买喝,婆媳见面变成了笑呵呵了……” 看着一望无际的大棚,刘强算了一笔账,基地每年能够向市场供应无公害蔬菜25000吨,一年分两季生产,一季早春茬一季秋冬茬。春季大棚西红柿每亩可产2-3万斤,每斤按0.8元计算,亩收入可达1.6-2.4万元,除去各种成本5800元,亩纯收入1-1.8万元。秋季西红柿亩产1-1.5万斤,每斤按1元计算,亩纯收入多达8000元,年纯收入3000万元以上。这样可以安置贫困劳动力1580人就业,带动贫困户530户,贫困劳动力每天工资收入60-100元左右,贫困户年均可增收2.5-3万元 算完了这笔脱贫账,刘强说,他希望建一个新技术培训学校,重点培训在基地打工的贫困户。通过一到两年培训,改变他们的思想观念,让他们掌握几门实用技术,甚至能去外地当技术员,这样就可以建起更多的大棚,带动更多人脱贫。现如今,“下地上班去,”成了张营镇仲楼村村民们的口头禅 刘强介绍,下一步,百蔬园将规划建设150吨恒温库、办公楼、蔬菜研发中心、技术培训学校,实现企业化管理,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真正使贫困户稳定脱贫、不返贫。今年,刘强和他的合作伙伴,在县扶贫办的协调下,将流转土地,建成一个全国最大的蔬菜连体大棚基地,分三期工程建设,第一期工程已投资2700万元,所产蔬菜已打入香港、韩国、日本市场 看到家乡这么热情支持自己的蔬菜事业,刘强感慨地说,目前,郓城百蔬园种植合作社已注册了“水浒庄园”、“红果番”两个商标,绿色认证也将拿到手,再用1-2年的时间,逐步发展4-5个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建立起蔬菜加工厂,逐步拉长产业链,让更多贫困群众受益于现代农业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郓城县委宣传部) 1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