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法练习
[练习一]
一、请说明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要求:(1)说明活用词原有的词性;(2)说明是哪一类
活用;(3)说明活用后所表示的意义。
1.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土:。(曹操《论吏士行能令》)
2 .五日平明,良往,久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史记·留侯世家》)
3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不辱使命》)
4 .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 《原君》)
5 .是子报仇之时也,而子何故乃肯逃我?(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6 .夫以曾参之贤与其母信之也,三人疑之,其母惧焉。(《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
7 .其被轰击者,则断壁危楼,或黔其庐,或赭其垣。(《观巴黎油画记》)
8.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 《史记·苏秦列传》)
9 .孔子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韩愈( 《原道》)
10.古之用兵者,非利土壤之广,而贪金玉之略。( 《淮南子·兵略》)
11、当此三行者,而衣弗友,人君弗臣。( 《淮南子·汜论训》)
12.人貌荣名,岂有既乎?( 《史记·游侠列传》)
二、请指出下列句中活用为一般动词的名词、形容词,并说明其活用的语法条件。
1、子股肱鲁国,社稷之事,子实制之。(《国语·鲁语》)
2 、鼷鼠深穴乎神丘之下以避熏凿之患。(《庄子·应帝王》)
3 .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之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史记·秦始皇本纪》)
4 、夫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 《韩非子·说林上》)
三、请说明下列句中用作状语的名词、动词或动词性词组的意义。
不如魏其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杰壮士,与论议,腹诽而心谤。(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1.
2 .臣子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於智伯,国土遇我,我故
国士报之。( 《史记·刺客列传》)
3 .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於燕市。( 《史记·刺客列传》)
4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史记·刺客列传》)
5、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送东阳马生序》)
四、请指出下列句中活用为名词的动词、形容词,并加以翻译。
1、亦以明死生之大。( 《五人墓碑记》)
2 .秦北有甘泉谷口之固,南有泾渭之沃。( 《史记·刺客列传》)
3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五人墓碑记》)
4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水经注:三峡》)
[练习二]
一、请说明下列句中加点代词的用法,并加以翻译。
1.赵衰、赵盾孰贤?( 《左传·文公七年》)
2 .夫精念存想或泄于目,或泄于口,或泄于耳。(《订鬼》)
3 .孟尝君曰:“客何好? ”( 《战国策》)
4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曹刿论战》)
5. 学恶乎始,恶乎终?(《劝学》)
6 .援乌号之弓,挟肃慎之矢。( 《中山狼传》)
7 .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左传·晋灵公不君》)
二、请指出下列各句中“者”、“所”的词性,说明其结构特点,并加以翻译。
1.人主有诱于事者,有壅于言者,二者不可不察也。 ( 《韩非子·南面》)
2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 《淮南子·天文训》)
3、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 《史记·信陵君列传》)
4 .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 《战国策·齐策》)
5、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前出师表》)
6、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 《促织》)
7、所听视者近,而所闻见者远。( 《荀子·不苟》)
8、去顺效逆,所以速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