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0.有如下资料: 某年商品市场供需资料 计算: 1.年末结余购买力; 2.当年形成的购买力; 3.当年全部商品购买力; 4.本期已实现的购买力; 5.年末商品结余供应量; 6.当年全部商品供应量; 8.当年商品供需率; 7.当年供需差额; 9.当年商品供需差率。 (二)商品供求关系统计分析指标体系 商品供应量与商品购买力之间的平衡关系,有三种可能: 1.商品供应量大于商品购买力,其结果是当年商品库存增加。 2.商品供应量等于商品购买力,即所谓的供求平衡。 3.商品供应量小于商品购买力,其结果是市场供求关系紧张。 研究市场商品供求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需要利用商品供求差额、商品供求比率、商品供求差率等指标。 对商品供求总量平衡关系的分析,无论是本期形成的 商品供求还是全部商品供求,均可计算下列指标进行 定量分 析: 1.供求差额=商品可供量-商品购买力 该指标是绝对数,说明供求差额有多大。 若是正数,表示供大于求,即顺差; 若为0,表示供求平衡; 若为负数,表示供小于求,即逆差。 一般来讲,商品供求平衡,主要指当年形成的商品供 求平衡;而出现逆差,市场则失去持续稳定的基础。 上式还可变换如下: 本期形成的供求差额=(已实现可供量+未实现可供量) –(已实现购买力+未实现购买力) = 未实现可供量–未实现购买力 =(期末可供量 –期初可供量) –(期末购买力–期初购买力) 全部商品供求差额 =(已实现可供量+未实现可供量) –(已实现购买力+未实现购买力) = 未实现可供量–未实现购买力 = 期末可供量–期末购买力 2.供求比率=商品可供量/商品购买力 这是相对指标,说明商品可供量为商品需求量的百分之几。从理论上说,大于1表示供大于求,等于1表示供求完全平衡,小于1表示供小于求。 这个指标也可以理解为:每一元购买力有多少商品作保证。 3.供求差率=商品供求差额/商品购买力 =(商品可供量–商品购买力)/商品购买力 =供求比率–1 这也是相对指标,说明商品可供量与商品需求相差的程度。若为正数,表示供大于求;等于零,表示供求完全平衡;若为负,表示供小于求。 上述三个指标,从静态方面反映了市场供求平衡状况。 此外,还有必要从动态角度对供求状况进行考察。市 场上商品供给和商品需求的自身状态都在随着时间的 变动而变动。 从动态上研究,就是要揭示供给和需求“共变”的过程与结果,即二者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数量关系是朝着什么方向变动,以及变动的程度。为了体现商品供给和商品需求二个经济变量变动率的比较,可以采用商品供求变动比率指标。即: 公式中,供给和需求的变动在现实中主要表现为增长率。既可以是年度增长率,也可以是年平均增长率。 商品供求变动比率的数值也有三种可能性;大于1,等于1,小于1,分别反映商品供给与商品需求平衡关系的三种状态:供大于求,供求平衡,供小于求,说明了供求平衡状态在不同时期的转移方向。 例如,当基期的商品供应小于商品需求时,报告期的商品供求变动比率大于1,说明供不应求程度缓解;供求变动比率小于1,说明供不应求程度的加剧;当基期的商品供应大于商品需求时,报告期的商品供求变动比率大于1,说明供求失衡程度加剧;供求变动比率小于1,说明供求失衡程度的缓解。 运用上述分析指标时,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除了就供求总量进行分析外,还可分商品类别 来进一步观察,如分别观察消费品和投资品的供求差,看何者缓和,何者加剧,或者程度上各有什么特点 (2)研究具体时空条件下供求差率在多大幅度内波 动才算基本平衡?这是值得探索的数量界限。 (3)分析本期形成的商品供求关系时,要联系期初(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