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主体与主观方面4
第7章 犯罪主体与主观方面 一、犯罪主体概述 是指实施犯罪行为,并且应当对自己的罪行承担刑事责任的人。 二、刑事责任能力 (the Ability of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1、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 刑事责任能力 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时所具有的、认识自己的行为性质及其后果,并决定是否实施该犯罪行为的能力 刑事责任能力的本质是人的意志自由问题 2、刑事责任能力的构成 3、决定和影响刑事责任能力的因素(1)刑事责任年龄 我国刑法典第17条确定的刑事责任年龄段无刑事责任年龄段 相对刑事责任年龄段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实施刑法禁止的下列危害行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 负完全刑事责任年龄段 刑法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刑法第17条第四款规定,未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对不构成犯罪的未成年人的处理 责令其家长严加管教 必要的时候由政府收容教养 特殊问题 A、年龄的计算 B、行为跨年龄段的处理 C、行为实施和结果发生有较长的时间间隔的场合,如何处理? 对年龄应当以行为发生时为基准进行判断,但是行为人实施了一定的身体动作以后,达刑事责任年龄后具有防止结果发生的义务。 刑修案(八)新增: 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精神疾患 (3)生理缺陷 (4)醉酒人 案例1.李某在14岁之前盗窃各类财物约五万余元。14岁生日那天,李某邀集几个朋友一起吃饭。饭后回家途中(当晚九点),李某看到一行人手拿一个提包,即掏出随身携带的弹簧刀将持包人刺伤,将包抢走,包内有手提电话一部、现金5000余元。第二天李某出门游逛,见路边停着一辆吉普车,即设法打开车门,将车开走。行驶途中,因操作生疏,将在车站候车的3人挂倒,二死一伤。李某不仅未停车,反而加大油门逃走。当日下午,李某将汽车以两万元的价格卖出。听说警察在调查此案,李某逃走,后被抓获。经查,李某在逃亡的第五天还曾教唆一个15岁的男少年抢劫他人财产1200元;帮助他人运输毒品30克,获得运输费150元。请对李某的上述各行为从刑法角度进行分析并说明理由。 三、犯罪主观方面 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是犯罪人实施刑法禁止行为时的主观心理状态。 (一) 犯罪故意(Criminal Intent) 犯罪故意心理的构成 故意的心理构成 2、意志因素 (1)希望--追求 (2)放任--容忍,无所谓 直接故意 直接故意构成图 间接故意 间接故意的情形 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别 (二)犯罪的过失(Criminal Negligence)A、概念 B、过失的法定类型 1、疏忽大意的过失 疏忽大意的过失的特征之一 (1)应当预见--前提 “应当预见”以行为人有预见能力为基础 预见能力的判断标准: 主观标准--行为人标准 客观标准--社会一般人的认识能力 主、客观统一标准--以行为人的认识能力为主,兼顾社会一般人的认识能力。 疏忽大意的过失的特征之二 (2)没有预见--事实 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将要导致的危害后果,没有认识。 疏忽大意的过失的特征之三 2、过于自信的过失 过于自信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异同 案例 李某,男,35岁,农民。 一天,李某领着13岁的儿子路过自己的自留山坡下,看见几个邻村的农民在自己的自留山坡挖树根,就对儿子说:“咱们从山后爬上去,往山下滚石头,砸死他几个,看他们以后还敢不敢来。”随后就到了山上,在距正对挖树根人左侧5米处往下滚石头。挖树根的农民纷纷躲避。在此过程中,有一块石头撞到山边的巨石上,反弹回来,将其中一个农民击倒,该农民滚落山脚死亡。 问:李某主观上是何种心理状态? 24岁的张某非常喜欢邻居家4岁的男孩小淘。一日,张某带小淘到一座桥上玩,张某提着小淘的双手将其悬于桥边,小淘边喊“害怕”边挣扎,张某手一滑,小淘掉入河中,张某急忙去救,小淘已经溺水而死。从《刑法》理论上来看,张某对小淘的死亡结果在主观要件上所持的心理? A间接故意; B疏忽大意的过失;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意外事件. 某医院妇产科护士甲值夜班时,一新生婴儿啼哭不止,甲为了止住其哭闹,遂将仰卧的婴儿翻转成俯卧,并将棉被盖住婴儿头部。半小时后,甲再查看,发现该婴儿已无呼吸,该婴儿经抢救无效死亡。经医疗事实委员会鉴定,该婴儿系俯卧使口、鼻受压迫,窒息而亡。甲对婴儿的死亡结果有何主观罪过? A、间接故意;B、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