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文学000的.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元朝文学000的

元代文学 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政权。1260年,世祖忽必烈即位,建元“中统”,自命为中原正统帝系的继承者,又据《易》“大哉乾元”之义,改国号为“元”。采用许衡等儒士“必行汉法乃可长久”建议,变易旧制。政治上,奉行民族压迫政策,体现为“四等人制”:蒙古、色目、汉人和南人;经济上,具有民族掠夺性质,以江南地区尤烈:江浙一省征粮近450万石,占全国1/3。元末农民义军韩山童就以“贫极江南,富夸塞北”的极端不均作为宣传口号,表达南人对于民族掠夺的愤恨之情。 ; 元代儒家的独尊地位较前代严重削弱,从而造成思想界相对松动和活跃的局面。表面上看,正统儒学仍在发展,程朱理学不断扩大影响;甚至在仁宗恢复科举时,规定以朱熹、程颐等人的传注为经学考试的依据,使程朱理学首次成为官学。但蒙古民族原有的粗犷豪放性格,重视实利习惯,并不能很快改变,因此,推行这种学说的态度并不积极。而且,元代仕出多途,科举在选拔官员方面的作用远不如宋代重要,儒士即使是进士出身,也官职卑微,“官学”对社会思想所起作用就颇为有限。同时,官方对其他宗教思想也取宽容态度,整个元代,统治者崇信佛、道,更有甚于儒教。 元代与文学发展最为密切的现象,是统治者的民族歧视政策和对科举的轻忽,使得大批文人失去优越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前途,从而也摆脱了对政权的依附。他们通过出卖智力创造谋取生活资料,加强了个人独立意识,也加强了同市民阶层的联系,这对元代文学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元代文学中,首先异军突起的是杂剧,标志着中国戏剧的成熟。从钟嗣成的《录鬼簿》和贾仲明(或谓无名氏)的《录鬼簿续编》等书记载,元代有姓名可考的剧作家达一百多人,剧目七百多种。现存元杂剧的数量,仅以臧懋循《元曲选》和隋树森《元曲选外编》所收就有162种。元杂剧广泛涉及元代社会的各个方面,折射出文人的精神世界,题材极为丰富。 元杂剧一般以大德年间(1297—1307)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是繁盛期,有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等重要作家。后期重要作家有郑光祖、乔吉等。; 散曲是“元曲”的一部分,它继承了传统诗词的某些因素,又体现出元代文学的新精神。内容上,散曲作者的视野多延伸到富于活力、多姿多彩的市井生活。如《庄家不识勾栏》,写乡巴佬进城看戏,展示了一幅市井风俗画。思想上,对人性持开放的宽厚态度。“待私奔至死心无憾”, “便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可谓石破天惊! 元诗,前期诗人主张诗歌回到唐代乃至汉魏六朝,这不是单纯“复古”,而是恢复唐诗所代表的重视抒情传统。胡应麟《诗薮》谓“元人力矫宋弊”,这对元诗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中期代表作家为“元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以盛唐诗风为典范,但个性不鲜明。元诗的真正高潮是“奇材益出”的后期,主要作家有萨都剌、杨维桢、高启、顾瑛、王冕等。他们的诗在两方面有意义:一是富于世俗情调,二是自我意识觉醒。如杨维桢的“铁崖体”,因其怪怪奇奇的特异诗风,被人攻击为“文妖”。; 第一章 关汉卿与元代前期杂剧 第一节 元杂剧的兴起 “戏曲”一词,始于宋末元初刘埙的《水云村稿》,其中《词人吴用章传》言:“至咸淳,永嘉戏曲出,泼少年化之,而后淫哇盛、正音歇。”这是指南方戏文。元末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说:“唐有传奇,宋有戏曲、唱诨、词说,金有院本、杂剧、诸宫调。院本、杂剧其实一也,国朝院本、杂剧始厘而二之。”这里或指宋代杂剧,或指南宋戏文。至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才用“戏曲”通指中国的传统戏剧。 元杂剧的直接源头有两条:一是从宋到金的说唱艺术——诸宫调,一是从宋到金的以调笑为主的短剧——宋杂剧、金院本。; 元杂剧在体制上有如下特点: 1.结构:通常为一本四折。一“折”意味着一个故事单元(也是音乐单元),四折之间,表现出情节起、承、转、合的变化。“楔子”是对剧情起交代或连接作用的短小的开场戏或过场戏,是整部剧本中的有机部分。 2.唱词和演唱特点:一折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并一韵到底;四折可选用四种不同的宫调。 通常限定每一本由正旦或正末主唱;正旦所唱本子为“旦本”,正末所唱本子为“末本”。 3.宾白:以唱为主,以说白为宾,所以说白称“宾白”。可插在各支曲子之间,不仅用于叙事,还用作除主角以外人物的抒情,对表现剧情和人物性格有重要作用。 4.科范:简称“科”,舞台效果和演员动作、表情等。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