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吹芦笛诗人到自觉时代歌唱者_读艾青_我爱这土地_.pdf

从吹芦笛诗人到自觉时代歌唱者_读艾青_我爱这土地_.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5 年 3 月 渝西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Mar , 2005   第 4 卷  第 2 期 Journal of Western Chongqing University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 4  No 2 从吹芦笛的诗人到自觉的时代歌唱者 ———读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蒋  霞 ( 西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 ,重庆  北碚  400715) [摘  要] 《我爱这土地》以它与艾青其它诗歌的统一性汇入他的诗歌大潮中 ,但在整体精神相 对一致的书写中已经包含了具体意象意境的差异 ,这些差异表现出他对 自我身份 、生存价值 、 生命意义 、死亡意识的认识的一系列发展 ,开启了后来的写作内涵 。该诗成为艾青诗歌的一个 转折点 ,是诗人对 自己创作的一次自觉的界定 ,完成了作者对 自我的三个层面的超越 ,反映了 诗人的自我发展与时代要求之间的统一 , 由此更显示出它独特的意义与地位 。 [ 关键词]艾青 ;《我爱这土地》;转折 ;超越 ;死亡意识 ( ) [ 中图分类号] I20765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671 - 7546 2005 02 - 0077 - 04   假如我是一只鸟 , 富有意味的丰富意象 , 因而解读该诗从剖析意象入手不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 失为一个较好的切入点 。全诗以鸟自喻 ,连用了“土地”、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 “河流”、“风”、“黎明”四个意象构成诗歌主体 。“土地”是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 “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首先让人联想到当时处在 日本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 帝国主义铁蹄践踏下的祖国大地 , 由此扩展开来 ,艾青所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 有歌唱国家遇祸 、民族受难 、人民不幸的诗篇都可划入此 ———然后我死了 , 类意象所代表的对苦难书写的主题来阅读 。“雪落在中 (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 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雪落在中国 )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 的土地上》为这类诗歌铺设了冰冷的色调 ;“薄雾在迷蒙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 着旷野啊 ……”, “你悲哀而旷达 ,辛苦而又贫困的旷野 ( ) ( ) 艾青的短诗《我爱这土地》以下简称《我》一经发 啊”《旷野》 ,“冬天的池沼”“寂寞”、“枯干”、“荒芜”又

文档评论(0)

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