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28 甘肃社会科学 2008年第 5期
作者意图理论再探
1 2
( )
美 黃承元 著 庞 璃 译
( 1. 美国宾州州立大学 比较文学系 ; 2. 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大学 英文学访问学者 )
( ) ( )
提 要 : 本文从 J. R. 塞尔 John R. Searle 的 “言语 —行为理论 ”Sp eech - A ct Theory, 1969 出发重新探讨作者 、文本
及读者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笔者以为作者的意图与文学批评在解释学意义上是密切相关的 , 但是我们有必要对作者意向性
( )
intentionality 的多层次性深入探讨 。为深入讨论 “忠于作者 ”或 “忠于文本 ”的种种迷思 , 笔者受塞尔的启示划分了三类作者
( ) ( )
意图和源 自这三类意图的三个层次的阐释意义 。由于 “以言表意 ”locutionary 的意图 标示为意图 1 归属于外延的公共领域 ,
( ) ( ) ( )
而 “以言取效 ”p erlocu tionary 的意图 标示为意图 3 只能透过仔细阅读 而非重建 文本来获得 , 相对来说问题不大 ; 这两层
( ) ( ) (
意图对应到文学作品的外延意义 标示为意义 1 及上下文与背景相关的意义 标示为意义 3 。本文主要探讨 “以言行事 ” il
) ( )
locu tionary 的意图 标示为意图 2 , 因为这与读者的反馈间的关系较为复杂 。尽管必须承认这些范畴经常僭越彼此的疆域 ,但
是笔者本意不在严格的分门别类 ,而是提出探索作者意图和文学批评的一种新方法的可能性 。
关 键 词 : 言语 —行为理论 ;作者意图;意向性
中图分类号 : I0 - 0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3 - 3637 (2008) 05 - 0 128 - 05
一 、引 言 的 “传记批评 ”方法注重对作者生平的考察 , 从艺术作品内部
( )
敬 告 读 者 来定位作者 “忠于作者 ”, 并从所谓的作者意图来定位作品。
任何人若企图从本书的叙述中探寻写作动机 ,就 与这种历史主义方法形成对照的是后现代的诠释方式 , 包括
将对之提起公诉 ;任何人若企图从中探寻道德寓意 , 新批评和接受美学 ; 这种方法赋予读者在阅读活动中更大的
( )
就将对之实施放逐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