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工特岗培训-01的
低压电工作业(初训);《安全生产法》的基本原则;《安全生产法》体现的“六先”;《安全生产法》第十五条规定:国家对在改善安全生产条件、防止安全生产事故、参加抢险救护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与个人,给予奖励。
一、在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方面做出显著成绩
二、在防止生产安全事故方面做出显著成绩
三、在抢险救护方面做出显著成绩
四、受奖主体与奖励形式
奖励形式主要包括三种,可以单独采用或同时采
一、给予荣誉奖励授予荣誉称号
二、物质奖励,颁发奖金或奖给实物
三、晋升职务;第一章:安全生产管理;毛泽东主席与1952年指出:在实施增产节约的同时,必须注意职工的安全、健康和必不可少的福利事业。如果只注意前一方面,忘记和稍加忽视后一方面,那是错误的。
周恩来总理1959年视察河北井陉煤矿时指出:在煤矿,安全生产是主要的,生产和安全发生矛盾时,必须要服从安全。
江泽民主席指出:必须树立“安全生产第一”的思想,强调任何企业都要努力提高经济效益,但是必须服从安全第一的原则。;第二节:安全生产法律、法规;3.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的权利
4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的权力
5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停止作业或在采取可行的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的权力(如发生透水、瓦斯爆炸、煤与瓦斯的突出、冒顶片帮、坠落、倒塌、危险物品的泄露、燃烧、爆炸等紧急情况)不适用特殊职业的从业人员(飞行人员、船舶驾驶员、车辆驾驶员)根据相关的法律、国际公约及职业惯例,在发生或危及人身安全的情况下,他们不能或不能先行撤离从业场所或岗位
6.因安全生产事故受到损害时要求赔偿的权利
7.享受工伤社会保险待遇的权利;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劳动法》;2.用人单位应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受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
3.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的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
4.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个小时的工作制
5.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的原则,实行同工同酬。
6.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减少职业危害;7.国家对女职工和未成年人实施特殊劳动保护
8.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培训制度,按国家规定提取和使用职业培训经费,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有计划的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培训,从事技术工种的劳动者,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
劳动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1)退休(2)患病、负伤(3)因工伤残、患职业病(4)失业(5)生育。劳动者死亡后,其遗属依法享受遗属津贴
10.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利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1.克扣或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2.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报酬的
3.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比标准支付劳动着工资的
4.解除劳动者合同后,未按照本法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
三,《消防法》
2005年5月1号实施。该法与从业人员的有关内容如下:
1.任何单位与个人不得损坏挪用或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得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占用防火间距,不得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
2.任何人发现火灾都要及时报警。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为无偿报警提供方便,不得阻拦报警、严禁谎称报警;四、《职业病防治法》
2011年12月31号通过并实施。该法对劳动过程中职业病的防治与管理、职业病的诊断与治疗及保障有如下规定:
1.对从事有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的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的告知劳动者,职业健康的检查费由用人单位承担
2.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按规定期限妥善保管。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3.发生或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用人单位应立即采取救援和控制措施,并及时报告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对遭受或有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及时组织抢救,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所需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4.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人从事接触具有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胎儿、婴儿有害的作业。
五《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2007年6月1号起实施;六《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第二十一条规定,劳动防护用品的违反行为应依法查处:
1、不配发劳动防护用品
2、不按有关规定或标准配发劳动防护用品的
3、配发无安全标志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
4、配发不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的
5、配发超过使用期限的劳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