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备课资料三江平原的形成演化与自然地理条件(一)三江平原的形成
备课资料
一、三江平原的形成演化与自然地理条件
(一)三江平原的形成演化
三江平原是在地堑断陷盆地的基础上发育起来的,属于同江内陆断陷。新构造运动以来,以大面积继承性沉降为主,第四系厚度一般为120~200米,最厚达280米,形成大厚度的统一合水层,蕴藏着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其发育顺序与阶段如下:
1.第三纪以湖泊为主,河湖与沼泽并存时期
整套地层以湖相的灰色粉细砂岩为主,夹河成沙砾石,并含有多层可采煤层,总厚度逾千米。在其上玄武岩较发育,或以玄武岩丘出露平原,或以席状体伏于第四纪底部。
2.第四纪为河流旺盛堆积时期
晚第三纪受喜山运动的影响,本区发生了强烈的地壳运动,伴随着火山的大规模喷发,周边山地隆起,中部平原陷落。由于地表起伏加大,河流动能增大,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活跃,在湖泊消亡的同时,流水作用成为塑造平原的主导力量,地貌发育进入新阶段。
3.全新世河流堆积与沼泽化时期
这时地壳运动渐弱,缓慢上升区与下降区交错展布。河谷内砂砾层堆积,河间地广泛滋生沼泽,有泥炭堆积,最早年龄为13000年,黑龙江和松花江都发生重大水系变迁。现代河床,黑龙江为砾质,松花江为砂质,挠力河为淤泥质兼细砂。沉积作用较晚更新世减弱,始成三江平原今日面貌。地貌总特征为三面环山,东北部有开口的盆地状。平原内部大致分为两大部分,边缘为山前倾斜平原,包括洪积台地、冰碛台地、侵蚀—构造阶地等多种地貌类型。海拔高度在100~200米。因流水切割,多呈平台或岗地状,一般宽度为5~25千米;中部冲积平原,为平原的主体,低平辽阔,以阶地与河漫滩为主,平均海拔60米,黑、乌汇合的黑瞎子岛,海拔仅34米。地面坡度1/8000~1/10000,是我国典型的冲积平原。
(二)平原自然地理条件的主要特点
1.新构造运动以下沉为主,地势低平,洼地星罗棋布,地表多有黏土、亚黏土覆盖,厚度多在4~20米,利于水分汇集与停滞,为我国沼泽面积最大的区域。
2.属温带大陆性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秋,湿热同季,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
3.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河道弯曲,承泻能力差。
4.土壤以草甸土、白浆土、沼泽土为主,有大面积的天然沼泽植被和沼泽化草甸植被,其中具有很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芦苇分布广泛。
二、三江平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
正确的决策来源于对自然条件、资源以及生态环境的综合分析。
(一)具有农林牧副渔协调发展的优越条件
三江平原开发较晚,从1958年长春地理所等单位对其自然条件(前述)和地貌等资源进行调查,后经“六五”“七五”期间资源复查,获得了大量的最新资源数据。
例如,全区耕地面积为352.12万公顷,沼泽总面积为111.93万公顷;全区泥炭地面积为2.43万公顷,泥炭总储量3605.6万吨;全区可利用草场面积达153.81万公顷,天然草场的载畜量可达119.7万头(牛的单位);全区可作为芦苇资源加以利用的面积8.87万公顷,比全国几个著名芦苇区的面积都大。
全区虽属平原,但地貌还是有差异的,因而造成自然资源和生态条件的多样性。在原始植物中,草甸占25%,沼泽化草甸占30%,沼泽占30%,水面占3%。草甸和沼泽既蕴藏着大片可垦荒地,又是肥美牧场,可饲植物占90%,优质牧场占总面积的80%,是罕见的可与松嫩草原媲美的大草原。此外,还贮藏有被誉为我国第二森林之称的40余万吨芦苇资源和800万吨其他纤维资源;全区可养鱼的天然水面10.65万公顷,且生物饵料丰富(沼泽多),1987年淡水鱼产量为3.74万吨,占黑龙江省淡水鱼产量的14%。
综上所述,可见三江平原资源丰富,潜力很大,区内具备农林牧副渔协调发展的优越条件。
(二)主要问题和开发治理途径
1.主要问题
(1)农林牧结构失调、垦建脱节
三江平原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大规模开荒以来,由于忽视地貌条件的差异性和土地资源的多宜性,长期毁草、毁苇、毁林,使三大生物资源受到较大破坏,仅天然林就减少了86.6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从10%下降到5%。由于森林覆盖率降低,水蚀、风蚀加剧,自然灾害增加;由于盲目开垦无防洪排涝工程的荒地,垦建脱节,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还造成了劳民伤财,得不偿失的后果。
(2)洪涝严重,重排轻灌
本区由于夏秋降水集中,低洼易涝,加之盲目开垦,使洪涝加剧。开发初期,重排轻灌,虽有一定积极意义,但从长远看,一些河间带(特别是别拉洪河流域)是缺水区,不仅无需外排,还需调入客水才能满足开发的需要。所以,应将以排水为主的方针转到排灌结合,排蓄结合的轨道上来。
(3)资源利用不充分、不合理
如以小叶樟为主的天然草场仅利用20%,每年有300多万吨的小叶樟饲草自生自灭。全区可养鱼的天然水面,目前仅利用24.4%。由于过去是以开荒外延为主广种薄收的经营方式,考虑改良草场、建设芦苇基地和保护部分沼泽不够,把一些不应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