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怀纪念馆观有感 二.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郭永怀纪念馆观有感 二: “我自认为,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有责任回到祖国,和人民一道,共同建设我们的美丽的山河”,这是郭永怀先生的心声,也是他一以贯之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在国外学习和工作的日子里,郭先生始终惦记着祖国,寻找回国效力的机会。1955年8月,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后,经过中国政府的外交努力,美国政府取消了禁止中国学者出境的禁令。郭永怀先生的妻子李佩教授说:“禁令一旦取消,老郭就坐不住了,整天和我盘算着回国的事。美国的许多朋友、包括已经加入美籍的华人朋友劝他,康奈尔大学教授的职位不错,孩子将来在美国也可以受到更好的教育,为什么总是记挂着那个贫穷的家园呢?不劝倒罢,劝的人越多老郭越来火,他说,家贫国贫,只能说明当儿子的无能!”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阻挠,在他快回国的时候将自己多年来形成的工整清楚的科研论文和教学讲义的手稿,在他们住房的后院一页页烧掉,面对妻子的不解,他说:“省得找麻烦,反正东西都在我的脑子里了!”随后,在康奈尔大学航空工程研究生院院长W.Sears为他送行的野餐会上,利用烧烤香肠和汉堡牛排的炭火余烬,郭永怀先生把上次没有烧完的一大叠讲义一页一页地烧光。当时在场的同事和学生们看着闪闪火焰,都许久默默无言。有的同事们表示惋惜,希望他改变计划,而来自亚洲和中国的学生们说:“您给我们指出了方向,我们应该回到自己该去的地方”。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人类历史上的最先两枚原子弹,顷刻间,世界震惊,日本20余万人口伤亡,两座城市被夷为平地。曾经不可一世欲吞并中国和东南亚的日本帝国宣布无条件投降。整个50年代,是新中国的多事之秋,美国至少对中国有过四次核威胁,箭在弦上,一触即发。世界核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加强了中国政府发展核技术的紧迫感。英国继美国、苏联之后,于1952、1957年,先后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苏联于1954年率先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发电站,为人类和平利用原子能开辟了新纪元。面对如此严峻的国际形式,中国领导人深感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核武器这个东西”。为了捍卫祖国的尊严和维护世界和平,毛泽东主席果断决定研制核武器,发展核工业。 1957年10月15日,我国与苏联签定了“国防新技术协定”。在协定中,苏联明确承诺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数学模型和图纸资料,1958年,负责核武器研制的二机部九局在京成立。后来成为负责核武器研制、生产整个过程的研究设计院――九院,开始了“两弹”研制工作。1959年6月,苏联背信弃义中断了原子弹等重要项目的援助,看来靠谁都不如靠我们自己,中共中央决定:自己动手,从头摸起,准备用八年时间搞出原子弹。毛泽东主席还说:“赫鲁晓夫不给我们尖端技术,极好!如果给了,这个账是很难还的。”正是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于1956年11月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携妻挈女回到了阔别16年的祖国的郭永怀先生,在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推荐下,加入了研制“两弹”的科研工作者的行列。他负责与力学有关的技术问题,并对研制工作中某些关键性问题的解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于原子弹,郭永怀先生提出用特征线法进行爆轰波理论计算,并与理论物理学的研究结果相结合,从而实现了较为优越的引爆方式;对于氢弹,郭先生提出了采用航空中常用的结构形式,使弹体重量明显减轻,由于他提出要增加性能良好的减速装置,从而保证了我国第一颗氢弹空投顺利试验成功;为了实现原子弹的武器化、实用化,郭永怀先生主张对核航弹的结构、外型、弹道引信与环境试验等问题进行预研,从而改善了航弹的增阻特性。郭永怀先生还竭力主张对导弹核器进行声致疲劳和冲击试验,以保证武器系统的安全与可靠性。 在致力发展中国核武器的短短8年里,郭永怀先生总是在西北戈壁和北京之间穿梭。这里海拔3800多米的青海金银滩。郭永怀先生和年轻人一起出入帐篷,风餐露宿,为我国核武器事业倾其全部的精力和热情,甚至生命。在四川绵阳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这个诞生了中国核武器的地方,我们从众多人饱含泪水的回忆中领略到一个崇高人格所具有的巨大能量。郭永怀这个名字已经成为中国核武器人的神圣的象征。 郭永怀纪念馆观有感 三: 1968年12月5日凌晨6点左右,首都机场附近的村民听到一声巨大的轰响,随后,就是一个巨大的火球和浓浓黑烟直冲云霄,把白雾照得血红。后来人们隐隐约约的知道,是一架小型飞机在即将着陆时突然失事,一头扎在了机场附近的玉米地里。 有两具烧焦的尸体紧紧地抱在一起。两具尸体早已烧得面目全非,如同半个焦炭,但是却保持着紧紧拥抱在一起的姿势。许多年轻的战士都被这画面吓到了,所有人都站在原地不敢动弹。后来来了首长,人们才有勇气尝试把他们分开。 他们抱得很紧很紧,加上瞬间死亡,所以尸体无比僵硬。把他们分开的时候,必须很用力,就像掰断一大块木炭,由于缠绕在一起,把他们撑开

文档评论(0)

cj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