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两首上课用.pptVIP

  1.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轼,字_______号______ ,眉山人(今四川眉山县) ,________时期文学家,_________之一。与父_____﹑弟______合称为“三苏”。 诗歌方面和______并称“______”,词方面和______并称“______”。 书法方面和______ _____ _____并称“宋四家”。 开创了 的词风。 诵读全词 诵读 乐曲 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上片 下片 写景 抒情 拍: 突破重点——借景抒情 面对大江奇景,词人触景生情,发出深沉的感慨: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周瑜,字公瑾 词的下片着力刻画周瑜。如何解读周瑜这个“豪杰”形象? 对比解读——突破难点 苏轼用精炼的几句话,便刻画出周瑜儒雅风流、文武双全的“豪杰”形象,目的何在? 这时的苏轼,依然踌躇满志,渴望像周瑜那样建功立业。而他面对的却是不幸的遭遇。 周瑜 34岁 苏轼 47岁 美女相伴 婚姻 屡遭不幸英俊儒雅 外表 早生华发 东吴都督 职位 团练副使功成名就 际遇 屡遭贬谪 解词释句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两句明写诗人道中遇雨时置风雨于不顾、吟啸徐行的镇定态度,暗示他在政坛风雨中遭贬后仍泰然处之的心态。“莫听”有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见俏皮的挑战色彩。 解词释句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这两句似乎是说穿 着草鞋、拄着竹杖在雨中走得很轻松,胜过骑马, 风雨有什么可怕的呢?实际上是以“竹杖芒鞋”喻 指闲散江湖,以“马”喻指奔波官场,通过两者对 比,隐喻闲散江湖胜过奔波官场,远离宦海险恶反 觉一身轻松。穿着草鞋走泥泞之路是不可能轻松的, 故而它的实质用意只能是“无官一身轻”。 解词释句 “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一句不是写眼前景,而是想心中事,因为“雨具先去”,当时并无蓑衣,而“烟雨”则是江湖上烟波浩渺、斜风细雨的景象,故而这一句是表达了苏拭想退隐江湖、自在地度过一生的心愿。“任”字含放任自由之意。 解词释句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这三句写雨过天晴、寒风吹拂、斜阳晚照的眼前景象,但也隐隐地透露出作者在这几年的劫后余生中,余悸尚未完全消尽、政治风雨令人更加清醒、晚境或尚有望等既达观而又复杂的心情。 解词释句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三句表面上似乎是说,回到住处,再看路经之地,既不是风雨交加,也不是朗朗晴空;实际上,“萧瑟处”隐喻宦途风雨,“归去”是用陶渊明的“归隐”之意,而“也无风雨也无晴”则是说,有了归隐之心也就无所谓什么宦海的风雨或晴天了。显然,这里的主要心态是旷达,主要意向是隐逸。 内容述评 这首词展现了苏轼被贬滴黄州时的基本心境:一是泰然自若、旷达处之;二是意存归隐、宽慰自解。 “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就是身处危难之中仍泰然自若的鲜明写照。 羽扇纶巾, 谈 笑 间 ,樯橹灰飞烟灭。 借代,代指“强虏”,即曹操的水军 下阕: 小乔初嫁了 年轻得意 雄姿英发 英俊潇洒 羽扇纶巾 _______ 从容闲雅 谈 笑 间 _______ 指挥若定 樯橹灰飞烟灭 _______ 足智多谋 苏轼刻画的周瑜 _______ _______ 风流儒将 英雄周瑜 神宗时,王安石执政推行新法,意见相左,刚入仕途的苏轼自请离京先后到杭州、密州、湖州等地任职,后因诗文中有讽刺新法的内容,以“诋毁新法”罪入狱一百多天,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后经多方营救出狱,后以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了事; 哲宗继位后,反对新法的旧派司马光执政,重用苏轼,官至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后因与司马光政见不合,再次离京任杭州、颍州、扬州等地知府,后变法派又得势,苏轼被一贬再贬,58岁的苏轼被流放惠州、儋州; 徽宗继位后,被赦免内迁,死于回常州的途中,时年65岁。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生短暂,江月永恒; 壮志难酬,豪情长存! 课文小结 苏轼面对滚滚大江,看到赤壁形胜,怀想豪杰周瑜,感叹长江依旧,英雄已逝。自己虽壮志犹在,而今却“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两句,是这种怀才不遇的悲愤,也是一种人生短暂的悲凉,更是一种无人理解而寄托于江月的旷达。苏轼与英雄对比,感到自己的渺小与惭愧,不正包含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吗?可见,他并不甘于消沉,故以酒祭月,豪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