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经验]从懵懂到幸福——毕业、考研、求职、工作的日记.docxVIP

[工作经验]从懵懂到幸福——毕业、考研、求职、工作的日记.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工作经验] 从懵懂到幸福——毕业、考研、求职、工作的日记先介绍一下本人的基本情况,本科西部985、211高校,硕士上财,本硕均是经济学科班出身。由于本科学校偏居西北一角,大三就立誓考研到北京和上海的经济学重地学习,开始的时候把目标定在CCER,清华经管,后来经管审慎分析和自我评估,放弃。后来受一个老师影响,立志要把经济学学术进行到底,将考研目标放在经济学最前沿和最具创新性的学校,适逢当时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和上财经济学院大刀阔斧改革,引进了大批海龟博士,因此把目标定在这两个学校。最后经过考研试题的分析,个人喜欢客观题和计算题,且偏爱Varian和Mankiw的两本教材,因此选择上财经院作为奋斗目标。考研的过程肯定是艰苦的,本人智力中等,考研似乎又回到高考的阶段,最后以优秀成绩被录取(2007级)。从西北的黄土高原、懵懵懂懂来到高楼林立、物欲横流的大上海,适应起来是很困难的。首先,第一年要面临繁重的学习压力和惊险的“三高”考试。本科阶段的经济学和计量统计知识只是经济学的皮毛,我记得当时给我们上微观的是加州伯克利分校的一位大牛,在AER发过文章,它给我们选用的教材是马斯克莱尔等人的《微观经济理论》以及鲁宾斯坦的一本选择理论,这两本书应该是高级经济学教材里面比较艰深的教材了,宏观给我们上课的好像是多伦多大学毕业的一个年轻老师,讲的是递推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计量是香港科技大学毕业的一个老师,应该在econometric发过文章的,属于大牛,半学期的时间在给我们补习矩阵理论。数学课的老师是耶鲁毕业的一位美女,什么不动点、什么动态优化,反正讲的很好,收益匪浅。几乎每门课在下课后都布置作业,一个学期还有两次考试。我们经院的学生是被折磨死了。其次,我本人不是理科出身,接受能力有限。班里大部分是数学、化学、计算机等专业考过来的,向我们这种本科经济的其实不多。数理基础不太好。而且本人英文听说能力不好,尽管考研70多分还算可以,但教材、考试、作业都是英文,且答题都是英文的,有些老师微观老师本来是香港人,不会讲普通话,他就全讲英文,我是半懂不懂的,只能晚上跑到图书馆复习。那时候有个很明显的现象,图书馆走的最后一批基本都是经济学院的研究生,像金融、统计、会计学院对“三高”的要求要低很多,考试也简单很多。再次,职业素养不足。有人说上财就是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都是培养为就业的。此话不假,每天在食堂、学校路上,都看到风风火火西装革领的男男女女,不是在实习,就是在实习的路上,不是在面试,就是在面试的路上。就是这些人,每周几天都要穿梭于陆家嘴的金融大厦之中,甚至翘课去实习,然后下班后去复印笔记准备作业和考试,他们的勤奋是难以想象的,这些都为上财学生的就业增添了足够的砝码。当然,由于履历不足,我第一年基本上都被公司拒之门外,面试机会都很少。但在学校谋得几个助研的职位后,在参与几个重要课题和项目以后,在学会如何把简历做的更漂亮更夺人眼球以后,我的面试概率就大多了。功夫不负苦心人,我在随后一年中,获得了几个外企咨询公司的实习机会,并做了几个重要项目。我是2009年毕业的,这年恰逢金融危机,绝大部分外企停止招聘,毕业生就业应该是最为严峻的。我所在的外企咨询公司也辞退了除了我之外的所有实习生,在最后签三分协议的时候,由于他家的起薪低于我的预期,我也只得退出。但直到今天,我和他们老总仍然维持良好的友谊关系和合作关系,这让我很欣慰。在2009年3月以后,我只能重新找工作,银行我一律不去,一方面是我不喜欢与财务和钱直接打交道,另一方面是自认为口才不好,不太能够为银行拉来太多贷款机会。在4月我终于拿到两个证券公司的offer,考虑到这两家券商属于行业内中游,而我本人仅是固定收益部门和管理培训生的岗位,离我行研的目标有些远,我又选择了放弃。人的命运有些奇怪,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岔路口在哪。在5月份,我竟然意外投了某省发改委下属事业单位的简历,又偶然意外的被录取,可能是临近毕业的慌张和手无寸铁的压力,我选择了签约,这就是我目前的工作。时间一晃已经到2010年末了,我也工作了18个月左右,有时候也会回头看看学校BBS,看看应届生招聘网,上人大经济论坛找找数据,但毕竟是偶然之举,生活还在继续,岔路口还在前方,向左还是向右?有人说选择很重要,我觉得再深思熟虑的选择也是被某个偶然因素激发的,率性而非反倒是通向快乐的最好指南。勇敢的生活,快乐的选择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