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代前期红水河流域经济活动及环境变迁
清代前期红水河流域经济活动及环境变迁 【摘 要】红水河源自云贵高原,所流经的广大岩溶区域,环境脆弱而敏感。清代前期,随着大量人口迁入这一地区,与当地的壮、彝、布依等民族杂居,从事农业与矿业开发活动,致使这一区域森林面积不断减少,上游地区的红土流失现象加剧,致使河水含沙量急剧增加,这是红水河名称得来的外在原因
【关键词】清朝;红水河;经济开发;环境变迁;水土流失
【作 者】刘祥学,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桂林,541001
【中图分类号】K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随着迁入红水河流域的人口不断增多,农业与矿业持续发展,自然生态环境也经历了较为明显的变迁过程,其所产生的一些后果直到今天还有影响。由于这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变迁与红水河名称确定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笔者拟以清代前期红水河流域的经济开发活动为视角,探讨由此导致的环境变迁问题
一、清以前红水河流域的自然环境
红水河流域的滇东、滇东南、黔西南以及桂西北、桂北地区,山岭崎岖,交通十分不便,居民主要以世居当地的彝、苗、布依、壮、瑶等少数民族为主。由于人口不多,生产力水平低下,开发程度有限。因而在清以前,红水河流域大部分地区还保持着较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清代康熙年间之后,随着中原人口激增,人口不断向边疆民族地区迁移,红水河流域人口不断增多。在不少地方不断得到开发的同时,自然环境也随之发生了难以逆转的变化。关于清初以前红水河流域的自然生态环境,笔者主要从森林覆盖情况和中大型的野生动物种群两方面加以考察
红水河流域的森林覆盖情况,清初以前没有明确的统计资料,也缺乏科学的测量手段,其具体数值已不可得知。结合现存各种地方志、私人游记、诗文等史籍对红水河流域内的山区植被状态所作的大量描述加以综合判断,其森林覆盖率还是相当高的
在南盘江流经的滇东地区,位于曲靖府东部的郎目山,“山色苍翠”;位于府境西南的真峰山和多罗山,“山峦秀丽,饶花木”“多茂林”[1 ]卷二 ??江府境的阳宗县(今云南澄江县东北)天马山地区,“危峰茂林,流泉环绕”;新兴州(今云南玉溪市)奇梨山“林木荟蔚”;位于州境东汇入盘江河的铁池河两岸,“竹山五丛,林木深密”[1 ]卷二 ??江府。南盘江大拐弯的滇东南地区:临安府(今云南建水县),东南部的矣和城山,“林壑荟蔚如画”;西北的丰山,“地肥草茂”;石屏州(今云南石屏县)的干阳山,“佳木苍翠”。宁州(今云南华宁县)的万松山,“多松林”[1 ]卷二 “山菁连属”[1 ]卷二 “皆丛木其中,密不可窥。而峰头亦多树多石,不若师宗皆土山茅脊也”[2 ]卷五上
北盘江流经的黔西南、黔南地区,山多平原少。至明中后期时,山间坝子与河流两岸都已得到开发,如贵阳以南的程蕃府,府治周围的平坝地区,“亩亩相接,地土肥饶平旷如砥,宜稻宜麦”[3 ]卷八 “山广箐深,重岗叠寨”[3 ]卷八 “其岭峻石密”,属典型的岩溶山地地貌。但是山上植被覆盖良好,一些地方“密树深丛”,一些地方“层篁耸木,朽蔽日月”[2 ]卷四下 贵州盘县特区)一带,河谷地带开发较早,皆为良田,山区植被良好。因当地水热条件较好,分布有大面积的阔叶林。如嘉靖时普安州境的八纳山,“泉声树色常与烟岚掩映,人迹罕到”[4 ]卷一 “好山如画压城头,尽日岚光翠欲流。峻岭到天偏碍月,密林藏雨不知秋。”[4 ]卷九 “箐树蒙密,水伏流于下,惟见深绿一道”,西南土山“则松阴寂历,然无挺拔之势”[2 ]卷四下
红水河流域的广西西北部地区,在明代均为土司辖境,明代地方志中没有任何记载。清初时,所修地方志对此记载亦较简略。故清初以前这一地区的自然环境状况已无从细考。但红水河干流所经的东兰州至迁江县一带,史籍记载较为丰富。从史料记载看,清初以前,数百公里的红水河两岸山地,植被较为茂密,生态环境较好。如南丹卫所在地三里(今上林县境),徐霞客记载道:“土膏腴懿,生物茁茂,非他处可及”[2 ]卷四上 ?缢?撰《广西名胜志》卷五《宾州“古树参天,远望葱蔚”;清雍正时期金?p监修、钱元昌所纂《广西通志》卷十七《山川“在城东南,其山最高,林木深郁”;大明山,“层峦插霄,青翠夺目,飞瀑悬崖,人迹罕到”。兴隆土司(今马山县境)境内的暗山,“林木深郁”;境内主要河流为红水河支流清水江,“一线澄清,水色不杂”[5 ]卷十七 “峰峦秀拔峭立云表,树木蓊郁”[5 ]卷十七 恩府 “磊石与密树蒙蔽,上下俱莫可窥眺”;南丹治所北部山区,“石峰复出,或回合,或逼仄,高树密枝,蒙翳深倩。……惟闻水声潺潺,而翳密不辨其从出” [2 ]卷四上 此外,红水河流域的自然环境状况,也可从当地分布的一些中大型野生动物种群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反映。据史料记载,清以前,滇东与滇东南地区分布的野生动物主要有(见表1):
从表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