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1日(星期日)【阅读117之四(总1175】----宽厚者胡絜青 档.docVIP

2016年8月21日(星期日)【阅读117之四(总1175】----宽厚者胡絜青 档.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年8月21日(星期日)【阅读117之四(总1175】----宽厚者胡絜青 档

宽厚者胡絜青 2016年08月21日 07 :朝花·广告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张昌华   胡絜青晚年与儿子舒乙住在西河沿畔同一幢楼,不在一个楼层,独居一小套。因我曾为胡絜青、老舍编过散文合集《热血东流》,与舒乙又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每每进京只要得便,我都去看看老人。2000年夏是我见她最后一面。八个月后,她便以九六高龄告别人世。   老舍爱花,胡絜青亦有同好。她那逼仄的小客厅里一年四季总是花团锦簇,以菊花为最。记得我第一次见到胡絜青那年,她正逢“米”寿,以八十八高龄出席全国政协会议,谈笑风生地参政议政,被誉为老当益壮。一进她的小客厅,便像进入菊花展览会,沙发前的长条几上、书架边、墙根旁挨个摆着菊花。多为独朵,每盆花竿上拴着老人手书的小名片,标着品名:诸如“玉蟹”、“御黄袍”、“霓裳羽衣”、“落日熔金”……诗情画意旺得像火。早闻老太太有六大爱好:养花、读书报、看电视、观画展、唱京戏和玩麻将。名列第一的是养花,特别是菊花,真是名不虚传。   1997年,《热血东流》出版了,我送书上门,老太太很高兴地翻看着。看到一半地方,书里的字倒过来了,她闹不清。我就向她解释这是“双叶”丛书的特点,无所谓封面与封底,无所谓主与副,夫妻散文合集体现男女平等。老人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尽管她一只耳朵失聪,但与我交谈并没有语言障碍。她说话慢而轻,但很喜欢说。她翻到书中写齐白石的那篇文章,向我述说她当年如何拜白石老人为师,说到了白石老人搬家她去帮忙,老人送她字画的往事,还有一些外人鲜知的白石老人如何节俭的趣闻。胡老记忆健好,条理也清楚。后来,我向舒乙讨教老人健身的秘诀。舒乙说:“她生活有规律,食不过饱,吃饭时细嚼慢咽;不吃蛋黄、肥肉和甜食;一辈子不烟不酒,连茶也不喝;渴了就喝白开水。”据说,胡絜青晚年还自编了一套健身操。舒乙评论是“四不像操”:不像徒手操,不像太极拳,不像气功,也不像老年迪斯科。我问那怎么健法。舒乙说:蹲身、磕屁股、抬腿、搓脚心、深呼吸。舒乙夫人于滨告诉我:“老人家生活基本自理,只要是自己能做的事从不麻烦别人。几乎天天要画画练字。她还喜欢站着画画,悬肘写字,有时就要闹腰疼胳膊酸什么的。”   因节令关系,这次在她的寓所没有看到菊花,代之的是一盆高三尺、叠九层的“节节高”,一种用小青竹捆扎的盆栽观赏物,类似塔形绿色大蛋糕。我问于滨,这九层是不是象征着“九五之尊”什么的。于滨笑着说:“没那个意思。”我此行目的只不过是拜访一下,照张相留念而已。进屋时,老人午睡刚起床,身着蓝白底夹黑花的衬衫,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十分爽净,精神矍铄。她刚从卧室出来,见我肩上挂着相机,忙踅回身,拿着一幅书法作品出来。于滨见状,忙说:“这不是给他的吧!”老太太不屑一答地说:“我是请客人给照张相。”我们都笑了。   老人对我说:“这画要送的那个大夫老给我看病,从不问我要字。今天我特地送他一幅。”纸上写的是“医德高尚”四个饱满、遒劲的大字。我给拍了一张,怕不保险,再拍一张。拍完照,老太太忽然对侍在一侧的小阿姨说:“拿‘菊谱’来!”我没有听清楚,不知怎么回事。原来她要送我一本刚出版的新画册《胡絜青百菊图》。我受宠若惊,忙鞠躬道谢。于滨说:“张先生,你真有福,别人来要,她不给;你来了,她主动送给你。你这趟可没白来!”我想这是老人的好客和宽厚吧。当于滨介绍说我就是《热血东流》一书的责编时,老人说“那就更该送您啦”。我依老人身边而坐,她十分自得地翻着画册给我欣赏:“银针”、“瑞紫”……   她说:“我是满人的后代,旗人爱养菊花。我爱花,爱看花,爱画花,也爱养花。”她的语速很慢,“这些花都是我养过的,我对花写生,是用重彩双勾工笔技法画的。”她忽然说:“巴老给我写了‘前言’。”大概是想把巴老写的“前言”指给我看,她将画册翻来倒去,遍翻不见。于滨窃笑着说:“这上面没有!”最后她翻到卷首她九十三岁时作的《吟菊诗》手迹时停住了,青筋暴突的手指沿着诗行上下移动,念给我听:“墨池为友拜菊师,卅载韶华描影迟;百态千姿摩不尽,留取观赏好赋诗。”舒乙插话说,老太太给别人题字也都是自己拟草,嫌别人不讲究对仗、押韵合辙呢。“壮怀犹在风云上,画卷长留天地间。”献给吴作人先生的挽词就是她自撰的。关于这一点,我亲有感受。记得那天,我把备好的册页给舒乙,请老人赐墨。舒乙把册页送到老人手上说随便写点什么。老人转身进屋时向我说了句“五分钟就好”,真的,一会儿就题好了。我展开一看:“福自人得来,寿在乐观中。”字迹工整有力,一笔一画,一点也不虚抖。我问舒乙:“这句话大概是老太太的人生体验,很有哲理味。”舒乙说:“老人为人宽厚,心地善良。熟人向她求字画,只要身体好,有求必应。后来好几次发现有人把她赠的字画上款挖去,拿到文物商店去出售。她听了很生气。可是,第二天又有求画人来时,她还是照给。”   还有一件令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