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抗酸性染色_附件.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抗 酸 染 色 二、实验原理: 分枝杆菌的细胞壁内含有大量的脂质,主要是分枝菌酸,它包围在肽聚糖的外面,所以分枝杆菌一般不易着色,要经过加热和延长染色时间来促使其着色。但分枝杆菌中的分枝菌酸与染料结合后,就很难被酸性脱色剂脱色,故名抗酸染色。 齐-尼氏抗酸染色法是在加热条件下使分枝菌酸与石炭酸复红牢固结合成复合物,用盐酸酒精处理也不脱色。当再加碱性美兰复染后,分枝杆菌仍然为红色,而其他细菌及背景中的物质为兰色。 结核杆菌的培养特点 培养基:罗-琴氏(Lowenatein Jensen)培养基 主要成分:蛋黄;甘油;天门冬素;马铃薯淀粉;无机盐;孔雀绿; 蛋黄含脂质生长因子,能刺激生长,孔雀绿可抑制杂菌生长。 生长特点:缓慢;2-4周可见菌落;呈乳白色或米黄色,不透明,粗糙型颗粒状,结节状,菜花状菌落。  液体培养基中呈膜样生长。 溶菌酶的溶菌作用 目的要求 了解溶菌酶的溶菌现象 了解溶菌酶的杀菌机制 原理 溶菌酶是正常体液和分泌液中所含的一种低分子量碱性蛋白,能水解G+菌细胞壁中的肽聚糖成分,致使细菌崩解。 G-菌细胞壁肽聚糖层外面还有一层外膜,故一般情况下不受溶菌酶的影响。 溶菌酶是非特异性免疫中一种重要的体液杀菌成分。 材料 混有溶壁微球菌的1%琼脂平板 人的唾液(含有溶菌酶)、PBS、溶菌酶标准品 打孔器、针头、吸管、量尺 方法 菌液的准备:溶壁微球菌在使用前于普通琼脂斜面传代一次,然后接种于普通琼脂斜面37℃培养24h。加pH6.4的1/15mol/L磷酸缓冲液,将菌苔洗下,用比浊法使每ml菌液含相当于2000亿菌体浓度,再以70℃水浴加热1h杀菌。 称取1g优质琼脂加入pH6.4的1/15mol/L磷酸缓冲液100ml,加热溶解。 方法 取1ml菌液加到50-60℃已溶化的琼脂内,摇匀,取15ml培养基倾注平板待凝。 打孔 打孔打5孔,边缘不能裂开,依次标记“1”-“5”于皿底; 封底 加样 1-5号孔分别加溶菌酶标准品、PBS、唾液1、唾液2、唾液3(以加满孔但又不溢出为宜) 置于24-26℃,12-18h后测量加样孔周围溶菌环直径。 结果 注意事项 打孔时保持边缘完整 打孔后应当封底,以免样品发生底漏 向孔内加样时,样品不能溢出孔外,孔内不能有气泡 * * 一、实验目的: 掌握抗酸染色的原理和方法 抗酸染色 三、实验材料: 细菌:结核杆菌 染液:石炭酸复红液、3%盐酸酒精、碱性美兰溶液 其它:接种环、酒精灯、载玻片等 四、实验方法: 1、细菌涂片标本的制备 涂片 干燥 固定 2、染 色 3、油镜观察 1)初染:用玻片夹夹持涂片标本,滴加石炭酸复红2-3滴,在火焰高处徐徐加热,切勿沸腾,出现蒸汽即暂时离开,若染液蒸发减少,应再加染液,以免干涸,加热3-5分钟,待标本冷却后用水冲洗。 2)脱色: 3%盐酸酒精脱色30’’~1’;用水冲洗。 3)复染:用碱性美兰溶液复染1’,用水冲洗后用吸水纸吸干。 五、实验结果: 结核杆菌呈红色,常堆积成团,排列无序,偶呈分枝状生长。 背景及非抗酸性细菌呈兰色。 六、注意事项: 1、无菌操作 2、涂片厚度要适中 3、固定 4、冲洗 5、染色时间 6、初染加热的温度,勿沸腾 打孔 封底

文档评论(0)

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